深圳的夏天,热得像蒸笼。42岁的陈师傅坐在出租屋的小阳台上,手里攥着化验单,满脸愁容。他叹了口气,对着电话那头的老婆说:“医生说我肾功能不行了,可能得透析,这日子咋过啊?”陈师傅是深圳某建筑工地的瓦工,来自湖南农村,身高1米68,体重却只有55公斤,瘦得像根竹竿。他干了20年体力活,风吹日晒从不叫苦,觉得自己身子骨硬朗。可最近半年,他老觉得累,腿肿得像发面馒头,晚上尿少得可怜。去医院一查,医生甩下俩字:尿毒症。陈师傅懵了:“我烟酒不沾,咋还摊上这病?”

陈师傅的遭遇,不是特例。这几年,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医院透析室里人满为患。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肾病患者超1.3亿,其中不少人不知不觉就滑向了尿毒症。网上常说,抽烟喝酒伤肾,可医生却摆摆手:“尿毒症跟烟酒关系不大,真正害肾的,是日常这3件事做多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肾脏杀手”,看看陈师傅咋一步步把自己“作”进了透析室,也给咱提个醒,别稀里糊涂毁了肾。
陈师傅其人:从农村硬汉到“肾病患者”陈师傅,42岁,湖南郴州人,家里种过几年地,后来外出打工,20岁就跑到深圳闯荡。他干过搬砖、砌墙、扛水泥,啥苦都吃过。年轻时,他觉得自己像头牛,扛50斤水泥一口气上五楼不带喘。如今,他和老婆租了个20平米的小屋,儿子在老家读初中,日子紧巴巴但有盼头。可这两年,他身体开始“掉链子”。先是高血压查出来,吃了两年药没管好。后来,腿肿、乏力、尿少,他以为是累的,硬扛着没当回事。

半年前,陈师傅干活时差点晕倒,工友看他脸色蜡黄,硬拉他去医院。血肌酐一查,高得吓人,医生说:“你这肾功能只剩10%了,已经是尿毒症,得赶紧透析。”陈师傅傻眼了。他不抽烟不喝酒,平时爱喝点茶,吃得清淡,咋就摊上这病?医生问了他几句日常习惯,摇摇头:“你这病,跟烟酒没啥关系,八成是这3件事做多了。”
尿毒症真相:不是烟酒惹的祸尿毒症,听着吓人,其实是慢性肾病走到尽头的“终点站”。肾脏像人体的“污水处理厂”,负责过滤血液里的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可一旦肾功能衰竭,毒素排不出去,就堆在体内,尿素氮、肌酐飙升,人就成了“毒罐子”。症状呢?乏力、恶心、水肿、高血压,最后只能靠透析或肾移植续命。
网上常说,抽烟喝酒伤肾,烟草里的尼古丁、酒精里的乙醇,确实对肾有毒性。可医生说,尿毒症患者里,烟酒只是“帮凶”,不是“主犯”。中国肾病学会统计,90%以上的尿毒症跟烟酒无关,而是另有“元凶”。陈师傅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压根没碰过烟酒,却稀里糊涂毁了肾。医生点了3件事,说这才是“肾脏杀手”。
“杀手”1:小病拖成大病,肾悄悄坏死陈师傅有个习惯,小病从不去医院。他高血压查出来后,药吃吃停停,嫌麻烦。医生问他:“你知道高血压伤肾吗?”他一愣,摇头。原来,高血压是肾病的大敌。血压高了,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就像被高压水枪冲着,天长日久,血管壁破损,肾单位就坏死。数据显示,30%的尿毒症患者有高血压史,可不少人像陈师傅一样不当回事。

还有糖尿病,也是肾病的“隐形推手”。血糖高了,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慢慢就成了糖尿病肾病。中国有1.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1/3会发展成肾病,最后不少人滑向尿毒症。陈师傅血糖正常,可他有个工友老张,糖尿病拖了10年,如今也在透析室碰上了。
医生说,小病拖成大病,是肾衰竭的“第一步”。肾炎、肾结石,不治也可能恶化。陈师傅回想,自己20多岁有过血尿,以为是上火,喝点凉茶就过去了。现在想想,那可能是肾炎的信号,可惜他没查。
真相:小病不治,肾遭殃。拖得越久,肾单位死得越多,等尿毒症找上门,想救都晚了。
“杀手”2:乱吃药,肾被“毒”垮陈师傅有个“毛病”,头痛腰痛就吃止痛药,工地上干活累了,也靠药顶着。他最爱买布洛芬,便宜又管用。可医生一听,皱眉了:“你这药吃多了,肾扛不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像布洛芬、阿司匹林,短期用没事,可长期滥用,会让肾小管缺血,甚至引发急性肾损伤。研究说,5%-10%的慢性肾病跟乱吃药有关。
不止止痛药,有些中药也藏“毒”。陈师傅老家流行吃“草药偏方”,他腿肿时喝过几服“清热解毒”的药汤。后来医生告诉他,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比如关木通、广防己,能直接毁肾。20年前,南京某医院就爆出“马兜铃酸肾病”病例,患者吃了偏方,最后透析。陈师傅想想,头皮发麻:“我不会也中招了吧?”
真相:药不能乱吃。西药也好,中药也罢,用错了就是肾的“毒药”。
“杀手”3:生活作息乱,肾被“累”垮陈师傅干活没日没夜,工地赶工时,一天睡4小时是常态。夏天热得不行,他不爱喝水,怕跑厕所耽误活。医生听完,直摇头:“你这生活方式,肾早晚得出事。”长期缺水,尿液浓缩,肾结石、尿酸堆积,慢慢就伤肾。熬夜更要命,肾脏夜间需要休息修护,长期透支,功能就下降。
还有饮食。陈师傅爱吃咸菜、卤肉,工地伙食也重油重盐。高盐饮食让肾负担加重,血压飙升,恶性循环。医生说,70%的肾病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像陈师傅这样“拼命三郎”,肾迟早“罢工”。
真相:作息乱、饮食差,肾累垮。肾不是铁打的,熬不住这种折腾。

确诊那天,陈师傅坐在透析室,看着机器把血抽出去又输回来,眼泪差点掉下来。每周三次透析,每次4小时,钱花得像流水,他心疼地说:“早知道,我就不那么拼了。”医生安慰他:“现在医学发达,透析能让你活10年、20年,别放弃。”可陈师傅知道,这辈子离不开机器了。
他老婆在电话里哭:“你咋不早听我的,去查查?”陈师傅苦笑:“谁知道腰酸腿肿是肾坏了?”他现在逢人就说:“别学我,小病别拖,生活别作,肾没了啥都没了。”
护肾有招,别等尿毒症敲门尿毒症听着吓人,可它不是一夜爆发的。慢性肾病从轻到重,分5期,早期没症状,等尿毒症来了,肾功能剩不到15%。咋防?医生给了几招:
小病早治。高血压、糖尿病管好,血尿、蛋白尿别拖,去查。药别乱吃。止痛药少碰,偏方别信,遵医嘱用药。生活规律。多喝水,少熬夜,饮食清淡,别让肾超负荷。体检也别偷懒。尿常规、血肌酐,一年查一次,能揪出肾病的“苗头”。中国肾病学会说,80%的尿毒症能通过早筛早治避免,陈师傅要是早点查,兴许不用透析。

陈师傅坐在透析室,望着窗外的夕阳,手里攥着儿子寄来的信。信里说:“爸,你好好治,我长大了挣钱养你。”他眼眶一热,觉得自己得撑下去。尿毒症越来越多,不是烟酒惹的祸,而是小病拖、药乱吃、生活作。陈师傅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咱:肾是哑巴,不会喊疼,可它坏了,你就得付出代价。
别等尿毒症找上门。管住这3件事,肾会谢你,日子也会更好过。
参考文献:
《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年第37卷。《非甾体抗炎药与肾损伤》,《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年第36期。《生活方式对肾功能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第53卷。《中国慢性肾病防治指南(2023)》,中国肾病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