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购物这一行为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它既能极大地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却偶尔也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其中虚假营销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不良商家热衷于玩文字游戏,打着优惠的幌子,行欺骗消费者之实,致使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与预期大相径庭。
就拿河北邯郸的崔阳来说,最近他在网上下单购买了抽纸。商品详情标注的规格是“150张×6包”,按照这个标准,收到的抽纸理应是900张。可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实际只收到3包,而且每包仅有100抽,算下来一共才300张。那原本该有的另外600张抽纸不知所踪。
面对崔阳的质疑,商家给出的解释令人瞠目结舌:商家称一张纸其实包含三小张,所以三包一共300抽,乘以3就等同于900张。这不仅是典型的以小充大的欺诈手段,更何况原本承诺发6包,实际却只发了3包。崔阳收到货后怒火中烧,当即申请退货,然而商家却拒绝了他的请求。最终,在电商平台的介入下,商家才勉强同意退货。
除了商品数量上的猫腻,商品的使用时间方面也存在陷阱。山东的一名大学生吴鑫,二月初购置了一个机械键盘。谁能想到,仅仅使用三个多月,键盘就出现了故障,既不亮灯,开机也毫无反应。吴鑫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客服,可客服却告知他该键盘不在保修期内。但当时商家在宣传时白纸黑字写着六个月保修期,怎么就不能质保了呢?经过商家的一番解释,吴鑫才留意到,在“六个月保修,可退可换”的大字下方,还藏着一行毫不起眼的小字,上面写着“以三个月质保为准”。一般消费者看到醒目的大字后,很难再去关注那一行隐蔽的小字。经过吴鑫与客服的多番沟通,最终成功申请到了退款。
还有一些广告由于表意存在多种理解,稍不留意就会产生歧义,误导消费者。浙江诸暨的刘宇在一月份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以低价促销为卖点的垃圾袋广告。广告上写着“买5送5,共10g”“买50送50,共100g”。刘宇没多想便下单了,满心以为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100个垃圾袋。可收到货后却发现只有25个。商家对此解释称,垃圾袋是按克数售卖的,单个垃圾袋重4克,所以100克对应的就是25个。原来“买五十送五十”指的是克数而非个数。面对这种因歧义导致的误解,刘宇也只能无奈自认倒霉。
针对这些层出不穷的虚假营销乱象,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姜保良分析指出,监管的缺失、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惩罚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再加上利益的驱使,使得不少商家心存侥幸,从而导致上述不良现象频繁发生。
为了有效遏制这一情况,电商平台应当强化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处罚和投诉处理措施,同时加大相关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而作为消费者,更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通过多观察、多询问来提升自身对虚假营销的辨别能力。一旦不小心买到图文不符或者货不对板的商品,要及时通过正规程序进行退货和维权,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