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旧书新知”走进生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3 07:32:16

只要是近10年的八成新正规出版物,就可以一本换一本——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丰台区图书馆都会迎来“旧书新知”交换日。半年来,已有6000多本图书在这里完成交换,躺在书架上的“知识”经由图书馆重新流动起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图书从来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可太多书被买回读过后遭到了闲置。让旧书流通起来,首先契合着社会公众愈发高涨的环保诉求。同时,经过时光的淘洗,旧书蕴含的文化价值愈发让人着迷。正如有网友所描述的,一本泛黄的旧书拿在手中,或能看到思想的历程,或能看到时代的审美,或能在前任主人的勾画批注中实现跨时空的对话,好不快哉……旧书,是历史的记忆;新知,是时代的脉搏,通过“以书换书”,两者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交融,产生独特的文化魅力。

随着读书之趣、淘书之乐、藏书之喜愈发被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所熟知,旧书交易正不断走向火热。有统计显示,仅北京一地,从事旧书业务的线下书店(摊)就有约360家,线上旧书店近百万家,古旧书年均交易额逾15亿元。毫无疑问,通过买卖产生经济效益,是旧书循环不可或缺的动力。但也要看到,由于收购、消毒、保存、分类、上架、物流等成本的存在,大量旧书的收购价都很低,导致很多读者不愿出售自己的书。这种结构性矛盾表明,在市场逻辑之外,旧书循环还需要开拓更多公益性流通方式。上述的“以书换书”,不失为一种有益参考。

身处读“屏”时代,日趋碎片化的信息浏览方式,让阅读纸质书成了某种奢侈。而通过举办越来越多的旧书交换活动、旧书交易市集,不断推动更多旧书“漂流”起来,有助于让纸质书变成一种“网红”、一股“流量”,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人重拾阅读的乐趣。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所有权的变迁,旧书还可以有更多“打开方式”。比如,推进古籍善本的数字化工程,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一睹经典的风采;积极开办文化名家讲座,分享和交流阅读心得……总之,旧书是载体,新知是目的,让知识在学习型社会中更加顺畅地传播起来,是更有意义、更高层次的旧书流转。

故纸堆里觅书香,古籍丛中有慧光。多渠道促进旧书流动起来,全民阅读氛围将愈发浓厚,文化传承的脚步将愈发坚实。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应当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