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被曹操护了一生,当真仅仅因为蔡文姬爷爷、父亲蔡邕都与曹操关系极好?非也非也!曹操拼命护蔡文姬,甚至在临死前还不忘叮嘱蔡文姬隐居避祸,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蔡文姬本人的极重情义的特性。 分析蔡文姬的特性前,先来看看曹操对蔡文姬的守护的具体。第一,两度守护婚嫁:蔡文姬一开始是被董卓看上了,因其父蔡邕不肯让文姬嫁给董卓,便求助曹操。 曹操于是做主,将蔡文姬嫁给了一个叫卫仲道的年轻人。这是曹操第一次守护蔡文姬的婚姻。 第二次则是蔡文姬从匈奴被救回后,曹操将她许给了小她十几岁的下属董祀。 第二,蔡文姬被虏匈奴后,救回她。 蔡文姬所嫁第一任丈夫卫仲道英年早逝,此时他们刚刚结婚一年多。因被指责克夫,蔡文姬只得回了娘家,回娘家不久,她又遭遇了丧父之痛。并在父死后,被掳掠到了匈奴,做了左贤王的女人,并为左贤王生下了子女。 曹操统一北方后,得知蔡文姬下落,花重金赎回了蔡文姬。这一次,他相当于是将她从匈奴救回来了。 第三,为蔡文姬,免其三夫死罪。 蔡文姬与董祀结婚后不久,董祀犯了大错,曹操欲处死他。关键时刻,蔡文姬身着素衣素服、披头散发求见曹操,请求他饶自己丈夫一命。曹操最终因被感动,而饶恕了董祀的罪过。 所有人看到此,都会忍不住觉得:曹操对蔡文姬的好,早已超过了普通的男女情。也是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蔡文姬极有可能是曹操最爱而不得的女人,是他得不到的梦。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单纯地将曹操对蔡文姬好的原因,归结到了曹操身上,而忽视了蔡文姬本人的因素。 实际上,若真正了解蔡文姬的一生,世人将发现:蔡文姬身边的人,实际都对蔡文姬极其好,曹操仅仅是她身边无数对她极其好的人之一。 首先看蔡文姬的父亲,他自小将她视为明珠,不仅打小教她琴棋书画,还将毕生才学也一并传授给了她。 蔡文姬高超的琴艺,就是得了父亲真传。她在诗文如此出众,也是其父悉心教导的结果。 蔡邕有两个女儿,却唯独只对蔡文姬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何?除了因为她天资过人以外,还因为他早已在蔡文姬身上,看到了她极重情义的特性。 原来,蔡文姬聪慧异常的同时,还极善良,她的共情能力极强,总能敏锐觉察到人的情绪,并给予极高的情绪价值。 也就是说,她的情商极其高,高到能让任何人都极喜欢她。 也是因此,她和第一任丈夫卫仲道虽仅仅相伴一年,但他却对她爱到了骨子里。卫仲道爱重他,卫仲道的家人亦很喜欢她。也是因此,卫仲道死后,他们才找了个她“克夫”的理由,放她回了娘家。 “克夫”,谁都知道,不痛不痒,绝算不上错,丝毫不会影响蔡文姬再婚。 由此可见,卫仲道的家人,对她也十分厚道。 接着再看蔡文姬被掳掠到匈奴后,按理,一个寻常女子被掳到匈奴,能活命都是难事,可蔡文姬不仅活下来了,实际还过得挺不错。她和娶了她的左贤王一直非常恩爱,她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 说实话,若不是曹操派使者重金要求赎回蔡文姬,蔡文姬绝对不肯与左贤王分开。很简单,过去十二年间,他们已经有了很深重的感情。 世人在看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时,只看到她不忍与儿子们分别的泪,却并不知道,她心里其实还有一种情愫,那就是舍不得丈夫左贤王的情愫。 《胡笳十八拍》并未提及左贤王,可字字句句里,世人仍能读到她对丈夫左贤王的不舍。 既然蔡文姬不舍左贤王,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分开呢?答案,实际与蔡文姬在卫仲道死后,卫家人让她回娘家是一样的:离开,对她更好。 到此,我们便可下结论了,左贤王放手让蔡文姬离开,实也是一种爱重的体现。他明白,蔡文姬是文明世界的奇女子,她终究不属于匈奴那个野蛮的世界。关键,她在那个世界,还有太多事未做完。 如此看,左贤王是妥妥的“深情男配”,为了所爱之人,他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她。 事实证明,左贤王是对的,蔡文姬带着分别诗《胡笳十八拍》回了文明世界后,名气日盛,终成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至于董祀,就更加不用说了,他的年纪比蔡文姬小了十多岁,蔡文姬可以做他阿姨。可他们结婚后,尤其她为了自己去求曹操,并救下他后,他便更加地爱重蔡文姬了。 后来的董祀,再未与别的女子有过任何情感纠葛,他始终守着蔡文姬和他们的女儿。两人最终还一同隐居,白头偕老了。 一个女人,身边的所有人都对她如此好,不用说,这个女人一定是个极品的女人,而这个极品,一定包括德行过人,而最大的德行,正是情义。蔡文姬之重情重义程度,不用过多举例,我们便已从身边人对她的爱重中“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如此蔡文姬,得曹操一生守护,又有何奇怪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