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本来想着“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地支持国产,但是却没想到中国人却被外国人给骗了。
这家品牌被国人深信为国产品牌,在我国已经赚了百姓34年的钱,并且一年的收入都能高达2500亿元,深挖一下背后的公司竟然发现,这样的“伪国货”还真不少。
什么品牌在国内疯狂敛财?伪装起来的国货还有多少?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国人追捧的“伪国货”现在“中国制造”已经名扬全球,并且质量也是没得说,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头戴的小红帽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越来越受好评这也让我们国人逐渐脱离“外国品牌就是好”的论调,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购买国产品牌,然而我们买的真的是国产吗?
还有这样一个企业,一直带给大家国产的印象来赚大家钱,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外国货,并且在我国伪装了将近34年,而且每年中国市场都会给这家外国企业带来2500亿的收入,但是大家却毫不知情。
这家公司的产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过,并且遍布每个城市的所有超市,那就是“金龙鱼”食用油,当你仔细观察“金龙鱼”食用油的产品标签就能发现,“金龙鱼”的所属公司名叫益海嘉里,而这家公司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企。
益海嘉里的背景可不简单并且还是相当复杂,它背后的公司是新加坡的丰益国际集团,而丰益国际集团由四分之一的股权由美国ADM公司持有,而且这个ADM公司也并不简单,它可是世界500强,还是全球实力最强的粮商。
所以综合起来,我们所购买的“金龙鱼”食用油实际上是美国的企业,但是“金龙鱼”的老板却并不是美国人也不是新加坡人,而是一名马来西亚人,但是我们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并且在我们国人的印象中误认为了34年。
虽然“金龙鱼”这个商标注册时间是1986年,但是真正生产出来食用油的时间是1991年,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反馈后,立马就向全国铺开了,不仅从名字上听起来像国企,在产品的包装上也和使用了经典的金黄色和中国红搭配。
产品的推销也离不开广告的宣传,而“金龙鱼”的广告也是制作的很有家的味道,全家人一起吃着“金龙鱼”炒出来的菜,全家人都十分开心,不少消费者在看到产品的包装和品牌的名字后便相信这个产品就是一个“国货”,纷纷下单购买。
卖油的公司富得流油“金龙鱼”背后的益海嘉里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因为到别人家里了人生地不熟,所以它非常聪明的投奔了一个大哥,而这个大哥就是“中粮集团”,益海嘉里和这个大哥一同在国内创立了一家公司。
有了大哥来带小弟,益海嘉里便很快的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借助着大哥的名声也让不少人相信了“金龙鱼”是一家国企,随着“金龙鱼”发展越来越好也逐渐被国民所熟知,俗话说的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眼看着自己发展起来了,便想着要甩掉这个大哥了。
在摆脱大哥后“金龙鱼”为了能够更好的站稳脚跟便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金龙鱼决定让利给消费者,毕竟食用油是消耗品,并且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一旦增强了消费者的使用粘性就不担心复购的问题了。
基于这些考虑,“金龙鱼”决定在中国市场降低利润来刺激消费,然而这种举措也确实有效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支持,在1996年的时候,大家的信息还没有这么发达,许多的消息获取还依靠于电视,而“金龙鱼”也决定在影响力最大的央视来投放广告。
“金龙鱼”的广告词“1:1:1膳食脂肪酸平衡”大家也一定印象深刻吧,背靠中粮大哥,央视投放广告,营养健康的广告词,产品包装上的小巧思,让“金龙鱼”越来越被广大百姓相信是一家国企。
在食用油站稳脚跟后,益海嘉里也并不满足于当下,自己的品牌已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在粮食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轻松,随后便推出了面粉、大米等品牌粮食,逐渐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靠着自己商业帝国的崛起,“金龙鱼”在国内也是赚足了钱,单是食用油就占据了国内将近50%的市场,一年的收入就高达2500亿,但是风水轮流转,金龙鱼的运气好像一下子就转没了。
这么多“伪国货”你都知道吗?在2023年的时候受到原材料的成本上涨以及疫情的影响,“金龙鱼”的制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如果市场上还是按照原计划的商品价格出售,自己的利润就会大大降低,但是调整价格又会很容易失去消费者的市场,企业也是陷入了两难。
然而更难的还在后面,由于“金龙鱼”食用油的制作原料使用的是转基因的大豆,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安全后,不少人开始购买非转基因原料的食用油,这也让“金龙鱼”的市场份额在逐步缩减,甚至到了2023年年底企业开始了负营收。
然而益海嘉里并不是只有“金龙鱼”这一个产业线,旗下还有多款大家熟知的产品,甚至更是打着国产的旗号,例如“胡姬花古法花生油”,这个是不是一听就是国产油,实际上是“金龙鱼”的姊妹产品。
包括“鲁花”、“香满园”,甚至市面上90%的食用油都不是国产,真正属于“中粮”的食用油目前只有福临门,除了益海嘉里这样的伪国企以外,还有不少被国人误以为是国货的品牌。
例如中华牙膏,是不是听着名字就是国产品牌,实际上背后的公司却是荷兰和英国的合资公司,还有深受大家喜爱的护肤产品“大宝SOD蜜”,背后的公司是美国的强生,哈尔滨啤酒背后的公司是比利时的百威英博。
如此多的伪国货盛行一方面说明我们国产产品影响力确实很大,这些品牌能够借助国产的影响力发家崛起,一方面也是提醒我们消费者,这些产品伪装能力的确很强,本来是想着支持国产,却把钱塞进了外国人的腰包。
所以我们支持国产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不能凭借名字和印象来判断是否是国产,一定要查明背后的公司,你还知道那些“伪国产”品牌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