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核泄漏,会是怎样的景象,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呢,2016年韩国斥巨资拍摄的经典灾难大片《潘多拉》,带我们还原了这一真实场景。
宰赫的父亲和哥哥都在核电站工作,父亲因为事故丧生,哥哥因为救父亲,被父亲二次辐射致死。宰赫和母亲、嫂子、侄子生活在一起,他的愿望是离开小镇去深海捕鱼,却遭到了女友的阻拦。 这也成了宰赫不幸的开始。
运行了40年的反应堆出了问题,本该停工检修两年,却只利用一个月简单查看后仓促的继续使用;原本实战经验丰富的老站长被迫调离,然后换成只会纸上谈兵的新人,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各个工作环节孰轻孰重。
而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各怀鬼胎,敷衍塞责,核电站从上到下没几个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影片的其中一个细节显示两个工人为了节省时间、远离危险,选择了直接捍接漏洞,这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核电站管道压力过大,彻底爆炸。
“明明是他们的错,为什么要让我们承担后果!”疑问由宰赫提出,最终也由宰赫去承担。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年轻人,为了家人与国家安全,无奈走出来做自杀终极任务。收拾残局挽救国家于危难的只能是曾经被牺牲利益被无情抛弃的社会底层?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是否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悲痛嗟叹?可是却似乎无法改变。
《潘多拉》作为典型的英雄主义剧情,本片却刻意弱化了主角身上的英雄气质,反之放大了他身上懦弱胆小的一面。从一开始宰赫就对核电站十分厌恶,亲人的死亡加上生活的无望,导致事故发生时他本能地想要逃跑。
而在总统发表国民演说,恳请志愿者进入电站时,宰赫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不愿给这些官员卖命,如果不是他们的无能,灾难本来可以避免。最终让在赫改变主意的,不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信仰,也不是成为英雄被人铭记的光荣,只是为了不让亲人们再遭受危险。
就如同他一次次拼命从废墟中救回工友一样,身后的核电站有多大价值他不知道,但是对他来说都不如朋友价值更大,韩国五千万人的性命也不是不重要,但在他心里都没有亲人的安危重要。宰赫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无所不能坚不可摧的英雄形象。
有多少次观众已经习惯了接受主角带着光环改变故事结局,然后安然无恙地生还,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剧情,将有些跑偏的灾难电影拉回了正确的轨道,观众也并不是一味地从英雄主义中才能获得刺激。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世界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渊,哪里有上帝之手呢。电影的后半段,告诉我们那些高大上的理想信念其实是虚无缥缈的,为了挚爱的亲人,为了永不忘记的誓言,做出自我牺牲的人,才是最终的救赎者。
还有哪些精彩的灾难电影?欢迎小伙伴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