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出口芯片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4万亿元,基于此,中国也第一次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出口国。
而在这份出色成绩单发布后,美专家就放狠话出来,警告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国不要执迷不悟,如果继续搞芯片自研,将会遭遇经济重创,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中国芯的问题,还是美国芯慌了?
首先咱们需要弄清楚,芯片为何这么重要。都知道,芯片被称之为“工业的心脏”、“工业的大脑”甚至“工业的粮食”,这每一个形容词,都突显出了芯片的重要性。别小瞧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从智能手机到电冰箱,从洗衣机到笔记本电脑,从智能汽车到航天飞机等,全都离不开芯片。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芯片的话,那么咱们的生活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将全部归零。
在过去这些年,中国在芯片领域相当于被西方牵着鼻子走,秉持“造不如买”的原则,因此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芯片进口国。而欧美、日本以及韩国等芯片大国则赚得盆满钵满。我们获得芯片,对方成功氪金,这也算是合作共赢,没啥毛病。
但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美西方有了危机感,便想到用芯片作为打击中国科技的“武器”,通过芯片“卡脖”主动发起了攻击。要知道,中国每年花在芯片进口上的费用都是数千亿美元,妥妥的第一,比进口石油还要多。但现如今,美芯制裁之后,“你卖我买”的平衡被打破,中国芯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
自此之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就不得不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买不到只能自己造。国家也开始砸钱扶持,通过几年的努力,还是有一些成果的,尤其在成熟芯片领域,就算7nm、5nm等尖端芯片咱们啃不下来,28nm及以上成熟芯片还是有办法的,国产替代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芯快速进步的当下,为何美专家会放出这样的狠话呢?抛开不痛快的情绪,细细琢磨这句话背后的用意,一切都清晰了。虽然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吹中国芯崛起,但客观来说,差距还是挺大的。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曾经说过,领先中国大陆至少20年。荷兰ASML公司的CEO也说过,即使公开图纸,中国也造不出。这些嚣张话语的背后也揭露了一个真相,在先进芯片领域,中国确实差距很大,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追赶得上,更别提超越了。
而且事实摆在眼前,在先进芯片领域,美、日、欧、韩早就树立了重重技术壁垒,就算我们在这方面砸再多的钱,花再大的精力,也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大概就是美专家所说的“经济重创”,冷静下来想想,也不无道理。
而且在国家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后,确实有不少企业入局,但可能没撑过一年,碍于半导体行业门槛还是比较高,就有很多企业败退了,这种“大干快上”的激情入局,最终还是造成了资源浪费。
当然,在意识到问题后,不代表不需要继续自研芯片技术,只不过咱们需要调整方向和策略。成熟芯片是必须啃下的骨头,只有实现了成熟芯片的自给自足,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才能有机会再去拼先进芯片。而从老路上追赶肯定是没有机会的,所以中国芯只能不走寻常路,押注“创新赛道”。如今传统硅芯领域已经临近物理极限了,台积电2nm晶圆已经开始接受订单了,未来还有1nm,再后来呢?
这就是中国芯的机会了,整个芯片行业都面临着革新和改变,谁先掌握创新技术,提出新的替代材料或创新工艺,就能掌握新时代的主导权,这就很关键了。这人的话虽不好听,但还是有警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