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命理学与易学的关系

子平传承人 2023-06-25 09:56:55

按:很久没有去书店了,中午逛了一下,照例看了一下新出的命理书。在解释命理和易学的渊源问题上,很多作者都没有搞清楚。这只是一个纯历史问题,与实务无关。

《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

一、上古时代的易和卜筮

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伏羲氏族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用数学来阐述、以符号来表达作河图、洛书,这就是“易经”。当时伏羲氏族对于河图、洛书符号的解读有文字密码本。

“易经”具体心法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化四象,四象化八卦,八卦生万物。这里告诉我们万物运行和存在都是有一定数学模式,都可以用数字来表达,都可以通过数字变化找到万物演化轨迹。

神农氏族(炎帝)是从伏羲氏族从河西走廊走出向外迁移的民族后代。大部分人最终固定在长江上游流域,但另一些伏羲氏族继续向东迁徙,在中国版图中最后到达东部沿海,存在越洋走向美洲的可能。

神农氏族失去符号文字密码本,但根据伏羲氏族的原理,在日常生活探索和流传下来对世界全貌探索总结出《连山易》。《连山易》可以说就是后世流传的《山海经》的总纲。是一本将现实中物质具体的“象数”,来阐述对“易经”理解的,是象数易的起源。神农尝百草,其实就是一种科学认知事物了解真理过程。就是中医里的“取象”,找到万物中信息本质。

轩辕氏族是伏羲氏族沿着黄河流域迁徙一支队伍。由于不是皇族血统,也不会受到族规限制,利于和当地人种通婚,从而强大自己族群。这支队伍一部分人最后也到达了黄河出海口的流域,史书称之东夷,就是蚩尤氏族。

轩辕氏族(黄帝)通过强大族群和对文化解释能力,用驯兽的知识征服了神农氏族,用天文知识征服了蚩尤氏族(东夷),建立一统的氏族。取得正统的氏族权力,获得整个当时中华民族的供养权——铸鼎。那时没有什么战争,而是靠着祭司的知识对文化解读能力来获取的。所以炎帝还是正统的王者。炎黄子孙祖先还是炎帝在前。所以传说认为黄帝征服炎帝部落是无德的行为,依然认定炎帝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始祖。

由于轩辕氏族同样缺失文字密码本,就不得不重新建立文字体系。这种体系同样必须顺从伏羲符号原则,以象数说理。于是由仓颉造字。造字原则就是取现实中“象”,类似图画的象形文字出现了。

由于统一氏族,必然将分散的符号统一起来,于是就出现了《归藏易》。轩辕氏族出于对知识垄断的考虑,依旧采取了符号(象数)方式。因此归藏就是以国家名义用符号储存知识的制度。

为了便于轩辕氏族传承,所以必须对符号进行文字解读,于是出现《素问》。《素问》本意是太素之学问。太素就是自然界。(太素是太始变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质,却尚未成体。太素,就是质的起始而尚未成体的阶段)。黄帝和祭司对上古文化理解,都刻于玉版上,归藏于金匮,藏于灵兰密室,灵兰密室就是在宗祠里,那个时候就是三坟上享堂。

上古时期,预测方式是卜筮,比如龟卜(卜就是象)、筮草(筮就是数),卜筮由卜官掌管,多用来预测军国大事,常见的有卜世、卜年、卜郊、卜食、卜岁等。卜世就是用蓍草或龟甲预测传国世数;卜年就是预卜王侯享国的年数;卜郊就是预卜郊祭的吉日;卜食就是选择国都所在地;卜岁就是预测来年丰兼。

神农氏族“喻象”融入卜筮后,增强了预测能力和扩大预测范围。明代《三命通会》天干、地支喻象就是沿袭;现代台湾的十神征象、大陆盲派的干支意象还是沿袭。

轩辕氏族的《归藏易》对卜筮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归藏的主要目的是符号重新编排,以便于氏族的知识垄断,对于实务运用不会有影响。

三、中下古时代的易和卜筮

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即“文王拘而演《周易》”。

下古时代,《素问》中有玉版论,金匮真言,灵兰秘典,玉机真藏论。有了这些被历代珍藏古书,后世作为守藏史的老子才会写出著名的《道德经》,才有诸子百家的出现。

孔子早年不相信禄命,后来有感于自己的人生,开始“易”学,感叹礼崩乐坏,撰写解读《周易》的《易传》十篇,并对卜筮有研究。

中下古时代,《周易》的诞生标志着文字易的起源。文王的《周易》对卜筮几乎没有影响,理由同上。

四、京房易、卜筮和命理

据说孔子传易和卜筮商瞿子木,再五传至齐田何子庄,再三传为孟喜,而孟再传焦县之延寿即焦赣;焦氏终传京房。

京房本姓李,西汉元帝时人。京精通吕律五行,因能推律遂定为京氏;京氏的乐律五行本于延寿,而其易理皆非全本于焦氏,而有其独特的发明。京房易擅长于灾变,然不明乎消息盈虚之理、语默进退之机。京房易传《火珠林》。

上古时代200卷《连山易》,现存只有3卷,因此《火珠林》成为反映《连山易》思想的最佳文献。

四柱形式是从世爻、应爻相距4卦演变过来的,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命、卜同流。唐朝神煞论命、宋元朝年时两头钳论命、明朝纳音论命都没有改变这个形式。明朝中叶卜筮大师们将河洛五行代入四柱、将京房易所称宝、义、制、伐、专转变为六亲十神代入四柱,才有了今天子平法系统。

五、小结

今天的命理学的易学源头近一点是《京房易》、远一点是《连山易》。实际上,大部分的禄命术数都是从卜筮演变而来,源头是《连山易》,和《周易》没有关系。

解读《周易》的名著是《参同契》,南怀瑾的《我看参同契》为现代力作

0 阅读:4

子平传承人

简介:一生热爱子平 分享四柱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