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
中新社记者刘亮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6周年。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不仅取得瞩目成就,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如何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了哪些借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之路的诸多挑战,中国未来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为世界贡献增长动力?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观察和对未来的期待。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这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王辉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多年历程。在这期间,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其中很多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会,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全球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推动全球化进程。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时,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提倡多边主义,维护了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投资、援助和贸易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
例如,包含中国的金砖国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平台。2024年1月,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同时还有更多发展中国家申请加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也将推动金砖机制的发展,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借鉴和经验?
王辉耀:很多人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作比较,其实这两者有很大区别。
从国情看,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不均匀地分布在广袤的国土上。此外,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之前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系,需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当年,中国“摸着石头过河”,采取了逐步改革的路径,通过试点和逐步扩大开放的方式,把握步伐,渐进改革,避免了剧烈的冲击和不可控的风险。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改革的新模式和经济成果逐渐深入中国内陆。
中国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中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信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截至2022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预计202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截至2024年4月底,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374.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26个。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外资、培育本土企业和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上经验均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我认为,中国获得的经验就是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改革路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新社记者: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中国为何强调继续深化改革?这对未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
王辉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实现民众幸福的关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尽管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仍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此,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顺利推进,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在深化中解决问题,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而中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稳健发展,将给世界提升信心,也为各国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将更有能力推动并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仍面临挑战,中国未来如何更好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王辉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将改革开放推到更高水平,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巨大红利。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如今,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更需适时推出新的改革举措,为自身经济发展及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可加大力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中国可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中国可发挥基建、清洁能源等优势,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