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失踪人口去向:谢宝庆去东北,张大彪当师长,邢志国或是军长

乐池看看趣事 2024-10-31 19:35:10

你可能还不知道《亮剑》里最精彩的剧情竟然藏在一场看似平常的酒局中,酒桌文化当然是有研究价值的。

这个戏拍的很真实,讲述了李云龙炮轰平安县后,与老朋友丁伟、孔捷准备了一桌菜肴和一瓶好酒,打算与这些老战友好好聊聊过去的事情。

这种场景在《亮剑》中十分常见,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次酒桌上多了一个特殊的人物——独立团副团长邢志国。

说实话,这个细节真的很耐人寻味。在《亮剑》这部剧中,能和晋西北铁三角一起坐下来喝酒的人并不多。然而,邢志国不仅在场,而且他还能和丁伟、孔捷称兄道弟,喊人家"老战友"。

这个"老战友"的称呼,传递了很多信息。

你想象一下,能让战场上的老兵称呼为战友,那得是多么深厚的交情呢?显然,邢志国与他们之间有不少并肩作战的经历。

这哥几个能坐在一起,不是巧合,而是在战火纷飞年代里结下的深厚情谊。从这个场景中还可以发现一个重要信息:不要以为邢志国在李云龙面前总是唯唯诺诺,好像只是个只知道提醒"要请示上级"的老好人。

那个人家能和那些了不起的主儿坐在一起喝酒,可见他本身的本事肯定也不会差。

邢志国跟李云龙做过战友,战友情谊应是他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外加他的能力不凡,后来能混到跟李云龙一样当军长,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意外的事情。

这就是《亮剑》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通过一场看似普通的酒局就巧妙地揭示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未来走向。

《亮剑》这部剧中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谢宝庆绝对能排进前三。他是黑云寨的大当家,有着独特的魅力,绝不是一般的土匪头子。

谢宝庆就是一个"盗亦有道"的土匪,他不只是随便抢劫一番,而是把土匪这个行当当作了一门手艺来做。

在黑云寨混了七八年的谢当家,已经在磨砺中学会了一套生存的方法。

唉,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呢?谢宝庆这回是把牌打烂了,连八路军、国军和小鬼子都得罪了。

事情转折的发生是在李云龙带领独立团找上门的那天。谢宝庆是个聪明人,一看到形势不对就立刻明白了——这山头他待不下去了。

他能投靠谁?八路军吗?可人家正在找他算账呢。国军吗?早就把他记在小本本上了。投靠小鬼子做汉奸吗?那不是找死吗?

最后他选择了东北。这个选择挺有意思的。原文里说,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和生活习俗特别适合他。

确实,像谢宝庆这种明白人,最懂得与什么样的人相处才能倍感舒适。他能与那些豪爽的东北人才,即那些愿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与他的江湖道义相得益彰。

然而,谢宝庆到了东北后,你认为他会老实本分地过日子吗?不一定。他在土匪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七八年,这已经让他江湖气十足,轻易改变不了。

正经生意、种田务农?这简直不可能。就像让一个混了多年夜店的DJ去卖菜一样,这可是绝对干不来的活呀。

所以谢宝庆到了东北之后的生活,可能就是在江湖边缘游走,虽然可能不会再做土匪,但他也不会是那种安分守己的良民。

这种人就是那种典型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人。

说到底,谢宝庆这个角色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年代里一类人的真实面貌——既非正派,也非彻底的反派,他们只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江湖人"。

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尽管未能继续在故事的主舞台上发挥作用,但他们的结局却是非常真实。

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有时候,选择逃离或许也是一种明智之举。至少,谢宝庆最后为自己找到了出路,这或许就是编剧想告诉我们的——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成为英雄,全身而退也是一种能力。

在《亮剑》中,张大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位后来在华野二师担任参谋长的猛将,曾经是国军西北军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排长。

张大彪和李云龙的缘分,从一见面便结下了,初入独立团的张大彪很快被李云龙任命为一营营长。

要知道,魏和尚那时还是个警卫员,段鹏也只是个普通战士。李云龙这么快就提拔他,显然是看出了他的不简单。

张大彪除了能打仗之外,最厉害的是善于洞察李云龙的想法,尤其能在打山崎大队时提出用土工方式推进的策略。

在场的人都懵了,而张大彪却第一个反应过来,直接打断了李云龙的话说:"团长,你是说用土工的方式进行推进?"李云龙听后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他脑袋好使。

抗战结束后,内战开始,李云龙去华野当了二师师长,而段鹏还是个连长,不过张大彪已经升至参谋长的职位了。

很多人都误以为他在金门战役中牺牲了,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真实的情况是,在金门战役中,由于缺乏如张大彪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岛上的指挥权仅由四位团长掌握,这也是导致战役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大彪可能在华野33军或34军当师长。这个推测不是凭空而来。我们看,华野33军和34军是由国军59军和77军起义后改编的,这两支部队都是原来二十九军的残部。

张大彪在二十九军中当过排长,也在华野中当过参谋长,让他担任师长是再适合不过了,既能让众人信服,又能稳定军心。

自抗日战争开始,张大彪一直随部队南征北战,经历丰富,战功显著,且从未负过伤。凭借这些战功和经历,他完全有能力胜任师长一职。

从国军排长到八路军营长,再到华野参谋长,最后当上了师长,张大彪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那个特殊年代里军人的成长轨迹,也是《亮剑》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要说《亮剑》这部剧里最被误解的角色,邢志国可谓是实至名归。许多观众对他的认知就停留在“李云龙的绊脚石”这个表象上。

当你仔细品味这个角色时,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平时看到邢志国,总觉得他老是跟着李云龙后面说"要请示上级"。就拿攻打平安县那次来说,李云龙想都没想就要打,邢志国立马跳出来说这事得先请示旅长。

但是真到需要他的时候,邢志国并没有让人失望。就在李云龙连续作战过于疲惫,在研究战术时睡着的关键时刻,是谁站了出来?就是这个平时"唯唯诺诺"的副团长。

你们没看见,邢志国对着作战地图分析得头头是道,就像个军事专家。他不仅接手了指挥权,还为李云龙出了个好主意,为后来成功拿下平安县立了大功。

其实吧,旅长安排邢志国去给李云龙当副手是有意为之的。设想一下,李云龙这人打仗是把好手,就是太能折腾。

有邢志国在旁,或可起到互补的作用。

后来邢志国的发展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有传言称他最后混到了军长或者副军长的位置,与李云龙平起平坐。这并非意外。

他不仅在独立团展现出了优秀的军事才能,并且他那沉稳的性格让他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邢志国这人平时虽然低调,但是细节处却展露出其真正的本事。这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并非不优秀,只是他们更加低调而已。

《亮剑》中的三个"失踪人口"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大时代的浪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张大彪是从国民党的大刀队走出来的排长,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升迁。他从独立团一营营长开始,一路升至华野二师参谋长,最后可能会成为33军或34军的师长。

他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但是他有真本事,在打仗上勇猛无比,对战术了然于胸,并且特别能理解上级的意图。

再看看邢志国,这个独立团的副团长实在太令人捧腹大笑了。表面上看起来唯唯诺诺,其实是个深藏不露的人。关键时刻,他照样能拿得起、放得下。

凭借这份从容不迫的稳重劲,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走到军长的位置上,就如同李云龙一样,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

最为有趣的人物当属黑云寨的谢宝庆。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跑去了东北。江湖气性重的他,到了豪爽的东北,可谓是找对了地方。

虽然不能完全改头换面,成为一个正派的人,至少我找到了一条谋生的办法。

你问我,这三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人生,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有人选择继续在军旅里打拼,有人选择远走他乡重新开始。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很难去指责任何人的对错。

《亮剑》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好作品,剧中演员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让人难以忘记。每位观众,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在其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这些角色的结局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但正是这种模糊性让人觉得无比真实。

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谁还没有几个突然失去联系的老朋友呢?他们在哪儿?过得怎么样?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答案。

然而这不正是生命的常态吗?有时候,一个人的离去,并非是故事的终结,反而可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亮剑》这部剧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述说了战争年代的故事,还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生存状态。这些配角的结局,或许比主角的故事更有意思,更值得我们回味。

12 阅读:10453
评论列表
  • 2024-11-06 19:32

    你是全靠自己想啊!原著我看过

    揮手前進 回复:
    看我的头像,你就应该知道,我是亮剑的铁粉[笑着哭]
    用户14xxx41 回复:
    对!这二人当时最起码也是师级以上的干部,而登岛部队没有一个师级干部随队作战!
  • 2024-11-06 17:39

    张和刑应该是登岛的时候牺牲了吧

  • 2024-11-14 12:09

    谢宝庆成座山雕了吗?

  • 2024-11-18 04:40

    你好比把三国演义当作三国志[点赞]

  • 2024-11-13 16:30

    原著里面没有和尚

    用户10xxx52 回复:
    当然有魏和尚,原著写的很清楚
    大天使塞斯 回复: 用户10xxx52
    张大彪?原著里他俩有一个没有的

乐池看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