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远在卡塔尔的各国足球运动员正紧张而兴奋的参战世界杯赛事。全球的球迷也都在热切的关注着这四年才有一次的足球盛会。
说到世界杯,总禁不住会想起国足,这个让人遗憾的存在。
本人非球迷,对足球也不算了解。但就连我这样一个素人都知道,男足不太行:被球迷骂街,被网民嘲讽,就连一年一度的春晚都不少讽刺男足水平差劲的相声和桥段...
话说,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50多年前就能造出原子弹的强国,在一项如此重要的体育赛事上成绩这么差,也真是让人有点困惑。不过今天,我想带大家了解和思考的并不是国足为啥这么垃圾,而是:为什么国足这么差,国家和整个社会依然坚持去投入和关注它,直接放弃或不去在意它不就得了吗?
这个匪夷所思的现象换种说法就是,表现糟糕的国足为何没有被官方和大众放弃?反而它的关注度还一直不低?!
先简单了解一下足球和国足的历史。
足球,尤其是男子足球被誉为体育界的“世界第一运动项目”,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最高最广泛的关注度。各国上至国家元首、王公贵族不少都是足球球迷,每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赛事直播期间也都是盛况空前、万人空巷。足球在体育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世界杯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首创于1924年,1976年起开始参加各种国际大赛。时至今日,国足参与世界杯的最好成绩是2002年获得了唯一一次的出线权,参与当年韩日世界杯并挂零“凯旋”。国足在国际足联的最好排名是24年前的世界排名第37位,最新的排名成绩是74位。
和国家及社会对足球运动的投入和关注相比,国足取得的各项成绩是货真价实的垃圾,狗屁不如:要知道,国足甚至输给过人口不到两千万国家还在打内战的叙利亚!!!
1993年,中国足球就已经走上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国家、社会和资本市场在足球人才培养和赛事组织培育及足球赛场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巨量的资金和人力。早在2012年,足球运动就有国家级布局城市49个,省级布局城市57个,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达到5084所,注册学生球员超过19万人。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7月全国拥有11人制足球场地2.48万个。2019年,国家还曾专门下达政策对新建11人制标准足球场给予每个球场200万元的补助。
然并卵,这么多年过去了,国足依然像个吃遍了药依然没法雄起的废材,一次次让人失望。
那既然我们确实不擅长这项运动,还这么费钱费人力去折腾,到底图个啥?有这资源去搞点其他的不行么?
可能还真不行,国家是不太可能放弃足球这项运动的。
首先,前文已提到,足球是全球公认的排名第一的、关注度最高的体育赛事。这一点即便我们14亿国人不喜欢、不擅长甚至不承认,也无法改变足球是第一运动的事实。在这种统一共识的大环境中,我们是很难不去参与的。
其次,倘若我们不玩足球,不去推广、发展足球运动,不去参与各类国际足球赛事,国内的大批球迷和消费者极有可能会去关注其他国家的球队和球员,并去前往其他国家观赛和消费。与其让其他国家球队和运动员“坐收渔利”,不如自己国家搞个球队玩玩,能吸引更多人进行足球运动锻炼不说,还可为国家体育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消费途径和发展动力。要知道,足球运动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43%;世界范围内足球产业年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被称为“世界第17大经济体”。这个数据具体到我国就是,预计2025年中国足球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因此,即便是出于发展经济的动因着想,足球都是不可能被放弃的体育项目,国足是永远有存在意义和价值的队伍。
最后一个,很重要但也容易被忽视的是:国足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排遣、消化社会负面情绪和不满的功能和角色。成绩不堪的国足是广大人民群众发泄和表达不满情绪的理想对象!
时至今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百姓大多安居乐业。但国家和社会体量之大,人民群众仍或多或少会对某个方面和一些社会问题有所不满甚至有不良情绪。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的背景下,屡次表现不如人意却又保持较高关注度的国足刚好提供给了大众一个负面情绪的“发泄口”和吐槽的树洞。
大众群体很多时候和个人一样,有情绪了就需要引导和疏通、发泄。民众通过表达对国足的不满既合情合理又可以恰如其分的发泄心中夹杂的愤懑情绪。这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负面情绪的宣泄渠道对社会的长期管理和管控十分重要和必要。
有这三方面的因素在,国足即便成绩再差,官方和大众也很可能不会放弃它。
稻草人
大家跟小编无冤无仇,为什么给大家添堵呢,拉黑
江右人 回复 11-22 19:03
😂😂😂😂
上帝视角
洗钱
骑驴追火箭 回复 11-25 08:09
就是啊
江右人 回复 11-23 19:01
哈哈,有这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