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23日电(李美莹李家榕阿秀奕王佳睿)“这纸是用来做什么的啊?”“我一直很好奇,宣纸在还没干的时候就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晒干了之后为什么不会粘在一起?”面对网友们提出的种种疑问,“90后”宣纸晒纸工姚云夔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更是将解疑答惑视为自己的分内之责。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徽融新韵“融媒徽文化+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对话青年宣纸制作学徒姚云夔,了解一位回流小镇的青年,如何将宣纸技艺上传至云端,以新世代、新技术传承宣纸这一承载了徽香墨韵的千年古技。
自讨逆行之苦,磨砺匠人心道
在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在繁忙大都市拼搏时,2013年,年仅22岁的姚云夔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离开上海,回流小镇,走入依靠体力劳作、炎热潮湿的宣纸厂,苦学宣纸制作技艺。
刚成为一名宣纸技艺学徒时,姚云夔刻苦学习着宣纸制作的全部技艺。其中最令姚云夔印象深刻的有两道工序,一道是水中捞纸,另一道则是火上晒纸。“捞纸”苦于冬,每当冬季来临,姚云夔要将双手浸入刺骨的冷水中,反反复复出水入水,常以一双通红的双手结束一天的劳作任务。“晒纸”苦于夏,酷暑时节,生产车间里的室内温度通常高达四十到五十摄氏度。姚云夔专学晒纸技艺,常在高温中辛勤作业,汗水打湿衣襟是家常便饭,“我们这一行里有句古话,就是说‘晒纸的娃儿不像样’。因为到了大夏天,我们当真热到要穿着短裤、光着膀子才能干得了活。”
谈到与“高温”打的交道,年轻师傅里当属姚云夔说,土坯墙由石灰加耐火砖打造而成,内部是实打实的烧火,墙面温度比钢板面温度更高,用温度计去测量火口,温度可高达100摄氏度以上。“虽然温度的确是很高,但也要忍过去,一个合格的手艺人就是得有这点耐力!”姚云夔在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下,扎根于指尖技艺。
据介绍,当年厂里公开招募员工时,姚云夔同近三十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徒,一齐进入厂房。十年过去后,最终只剩下姚云夔与另一名同行者,依然还坚持走在这条路上。“这门手艺肯定得让年轻人去继承的,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既然学了这门手艺,就要学好这门手艺!”姚云夔说。
这一趟“自讨苦吃”的路途,姚云夔在“水深火热”中求得一条吃得了苦、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的匠人之道,在咬牙刻苦坚持下习得一辈辈老匠人身上打从心眼里对一门手艺的尊重与热爱。
把宣纸“晒”上云端,打开展示新窗口
在生产车间里,98%的师傅年龄在55岁及以上,与姚云夔年龄相仿的晒纸工屈指可数。年轻一代回眸学习传统技艺。“我晒纸晒了有11年,同时还拍了7年传播宣纸历史文化的短视频。”姚云夔踏上新媒体传播宣纸文化之旅的故事,就始源于一台台可连接网络的手机。
从手工艺师傅转变为新媒体博主,契机完全源自一个意外的随心之举。当时,一位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园区,随手拍下了姚云夔的工作瞬间。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后,不曾想其收获到了众多网友们的喜爱,“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自己去拍,是不是也能拍火园区里的工匠师傅们,从而宣传我们的宣纸文化?”刻不容缓,姚云夔迅即行动。“我其实我本职责还是一个晒纸工,很多视频都是在我自己的休息时间了去拍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止体现在姚云夔的日常晒纸工作里,还在他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诠释出来。
姚云夔创作的视频更多的是依靠“真实”二字赢得众多网友的赞誉。他姚云夔更想记录师傅们的真实工作状态,抓住每个动作、细节;完整拍摄宣纸制作的108道工序,思考如何更细致地拍摄出从一团树浆到一片纸张的变化;记录下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宣纸制作工序,激起更多人的兴趣,唤起更多人的关注,“我相信拍得更详细一点,网友看到后就能够更了解我们中国的造纸术,更清楚一张正宗的宣纸是如何去制造出来的!”
目前,姚云夔的视频和直播收到了众多网友的喜爱。以“宣纸技艺”为短视频核心主题,以“宣纸制作流程”为线索,以厂房里诸位工匠师傅为主角,姚云夔将宣纸“晒”上云端,让更多人能够一睹宣纸何以“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从“线下”到“线上”,讲解非遗新途径
工作在当前生产园区,姚云夔最大的乐趣便是为游客解疑答惑,时而解答关于宣纸制作的知识,时而为其选纸、用纸提供参考建议。
“宣纸是咱们造纸术的一部分,是安徽的一张名片,它在世界范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一定要认识它、了解它,才能传承好它。”架起一台手机,姚云夔从“线下”走到“线上”,充当着讲解员角色,搭建起宣纸技艺与远方网民从“相识”到“相知”的桥梁。
姚云夔认为他有一个使命——把宣纸技艺上传至互联网云端,让更多人知晓宣纸的制作工序,让更多人见识这项沉淀了上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