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收到,已故京剧老人的礼物

周博渊闲聊 2023-04-06 23:23:25

相声大师郭德纲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内容是意外收到已故京剧老人的礼物,表示:

“感先生厚爱,我辈自当努力!”

并晒出长信、印章,以及一些剧本。

很快,这个消息冲上热搜前三。

由此可见,郭德纲老师的巨大流量,以及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多么地强大和稳固!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这封信件中,描述得非常详细。

老先生刘富如的坎坷经历,结结实实地打动了郭德纲先生。

因为老先生经历过的,郭德纲也经历过。

老人在信中提到的那位叫“付强”的人,于当晚九点半,也回应了此事。

这位付先生的社交平台上的昵称是“济癫僧的酒葫芦”。他说:

“先生已去,精神在!”

“先生已去,戏还在……”

付强先生不仅表达了对刘老先生的沉痛缅怀和感恩之情,还表示一定不辜负老人的期望,把他的遗愿继承下去。

小编读完,感动不已。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郭德纲先生把这件事公之于众了。

这件事情引发大家的讨论。

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

支持的认为:

“这也算是对郭德纲的一种认可,老先生把这辈子的成就托付给了郭大爷……”

质疑者认为:

“京剧老人临终托孤郭德纲,并交付一生珍藏,为何不交给京剧名家……”

还有一种声音吐槽:

“郭德纲明明丑化了京剧,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喜欢听他唱戏?”

吐槽的网友认为:

若干年后,也许会出现这样的观点:京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所以,郭德纲用娱乐化的形式来推广京剧,并不是一条正道……

事实上,网上一直有两种论调。

一是郭德纲京剧荒腔走板,不值一听,二是郭德纲推广京剧,功在千秋。

这两种论调,对郭先生京剧水平的解读都是有偏差的。第一种是京剧的表演水平,第二种是京剧的推广水平。

如果说这两种水平可以用来出题,第一题应该拿给戏剧演员考,第二题则应该考一考流量小生小花和演艺经纪人。

有观点认为,郭先生的京剧行腔技术应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天生一条左嗓子,能高不能低。而念白等基本功的缺乏,则让他彻底成为了倒字先生。

试举一例,“北”“白”二字上口都应该念be音,郭先生则一律用bo音处理。我臆测这和他的平生经历有关系。

早年在民间剧团下乡演出,老乡们对戏曲“响”的追求超过了艺术性的追求,只有高门大嗓热烈火爆的唱法才叫座。

郭先生恐怕也是受此感召,在自己的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流水板和快板。

然而,国粹之所以是京剧而非秦腔豫梆,核心的一点就是京剧不仅拥有了完整的演员表演体系。

而且在表演中融入大量细节的呈现,声随情动,唱腔为整体故事剧情推动而服务。

在这一点上,郭先生处理得就稍显潦草。从头到尾一口气唱下来,不事婉转、不加技巧、甚至有时乱了节奏,他唱得确实过瘾,可观众也确实听着累。

关于推广京剧,个人观点:

如果你之前没有听过京剧,郭德纲先生和公园里一早去唱戏的老大爷在戏曲教育上的意义应该是小学教师性质的,也就是让你对这门艺术形式有初步的认知。

如果你对戏曲有了兴趣,然后再是大量地欣赏名家名段,这是中学阶段;

再对各流派唱腔特点进行整理比较,可以算是大学阶段;

等到钻研某派,系统性搜集资料练耳,得到“马连良先生的《焚绵山》以二十年代末版本为最佳”的研究结果,这已经有了硕士乃至博士的况味了。

很遗憾的是,从戏曲频道的收视率、再到各网络平台戏曲的播放量,都让人觉得郭老师班上“升学率”不太高。

这是人家功成名就后的娱乐,你要是真把这些当宝贝当好东西,“那你也不必骄傲啊……”。

总之,还是希望大家理应看待。

不必把郭先生唱京剧这事抬得太高,也不用贬得太低。

郭德纲:“我要唱京剧了!”

粉丝:“郭德纲拯救了京剧……”

黑粉:“郭德纲也配拯救京剧?”

郭德纲:“反正我是过瘾了,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回到问题最初。

京剧老人为何托孤郭德纲?为何不交给其他京剧名家?

小编认为,郭德纲老师为推广京剧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那位京剧老人也看在眼里。

所以,郭先生值得托付!

1 阅读:113
评论列表
  • 2023-04-07 13:03

    群众认可度是检验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

  • 2023-04-07 12:20

    自己给自己写信的人[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