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王一理摄影报道
电影和文学如何界定?电影改编小说时有什么衡量标准?8月3日,在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文学与电影的观念突破”圆桌对话上,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曹保平,从电影和文学之间的联系出发,点明了电影在改编小说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原著,也要在合理范围内,大胆地进行艺术的再创作。
“其实电影和小说都是一个现实,本质上是一样的。”曹保平认为,虽然小说里描述的世界和经电影改编后的世界确实存在差异,但是背后反映的哲理依旧是一样的。
对曹保平而言,他在电影的再创作中,总是希望从他能看到的小说的母体里,能够再滋长出另外一个生命。“这个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有意义的事儿,如果完全照着小说的方式,用镜头的语言来重新呈现,可能会稍微有一点不是我的风格。”在他看来,因为要建立新的电影表达形式,所以在原有的小说基础上也需要建立新的系统。
好的小说或文本,可以激发出电影创作者更多的想象力创造力。根据曹保平的描述,虽然他每次对原著文学作品的改动至少都超过了50%的内容,但是文学作品一定是他的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灵感来源。“文学对于我来说是特别厚重而伟大的,所以我对文学是充满了尊重,我平时也会尽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
谈及在改编小说时的衡量标准。曹保平直言,这取决于创作者对于原著的需求。“有的原著有好的故事,但是叙述性欠佳,而有的故事可能一般,但是它的表达却非常有深度。”而后者则是曹保平最看重的。为了精益求精,曹保平在创作中,总是会在这两个想法里再三斟酌。
曹保平以作家门罗的作品《好女人的爱情》为例,“她的讲述方式就很让我佩服,很像一个电影的结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碰到主人公的情况,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去去解决,但是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我们只有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去表述出来。”
“但是,电影终究有它本身的娱乐属性。”曹保平补充道,电影不一定必须得严肃,可以有娱乐属性,也可以有深入的哲学意义,至于最终如何改编,则取决于艺术创作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