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品出现冲击红薯市场,提升品质赢竞争,才能站稳脚跟​

泽轩说三农 2025-03-28 00:49:50

替代品出现冲击红薯市场,提升品质赢竞争,才能站稳脚跟;冬季大棚种玉米不简单,温湿度调控得精细,模拟自然好生长

在广袤的三农领域里,红薯和玉米都是咱农民朋友极为熟悉的作物,它们承载着不少农民的希望与心血。但如今,这两类作物的种植与发展都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与机遇。

先说说红薯。红薯曾经是多少人餐桌上的美味主食,也是许多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在过去,红薯那可是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因为它产量相对不错,种植技术也不是特别复杂,而且储存起来相对容易,所以受到了很多地区农民的青睐。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红薯市场受到了替代品的冲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食物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像一些加工后的速食产品,比如说红薯粉条的替代品,可能有些是从其他淀粉类作物制作而成,口感上可能相近,但是成本或者制作工艺上有差异,这些替代品进入市场后,就分走了一部分红薯粉条原本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些新兴的根茎类作物,可能被包装成了所谓的“健康粗粮新宠”,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这使得红薯在传统粗粮市场里也不再那么一枝独秀了。

从红薯自身的种植情况来看,之前种植模式比较粗放的时候,只要能收成就好。但现在不行了。品质参差不齐的红薯混在一起售卖,价格就被拉低了。而且红薯易受病虫害影响,一些病虫害严重时会让红薯的品质大打折扣。比如红薯黑斑病,这种病害不仅影响红薯的外观,还会让红薯内部产生苦味,人吃了对身体也不好,只能被当作次品处理。

然而,提升红薯品质才是应对这些挑战,稳稳站住脚跟的关键。怎么提升品质呢?从种植环节来说,得选择优良的红薯品种。就像有的品种含糖量高,口感特别甜,而且在储存过程中更不容易腐烂,就比较适合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施肥浇水。要合理施肥,注重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能让红薯长得更健壮,口感更好。比如说,施了发酵过的农家肥的红薯,它的口感会比只施化肥的红薯更加香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或者物理防治的方式。像在红薯地里设置一些防虫网,防止害虫直接侵害红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诱虫灯,将害虫一网打尽,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农药,这样能保证红薯的品质更加安全可靠。

再看看红薯的储存和加工环节。储存条件很关键,如果储存环境潮湿、温度不适宜,红薯很容易发霉腐烂。所以要给红薯找合适的储存仓库,保持通风干燥。在加工方面,可以发展深加工产业。除了传统红薯粉条之类的加工品,还可以尝试制作红薯干、红薯片等休闲食品。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能让红薯的价值提升,还能延长红薯的销售周期。

再把目光转向冬季大棚种玉米的事儿。冬天种玉米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要在大棚里种植玉米,温湿度的调控那可得精细得很。

玉米是一种很需要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的作物。在大棚里种植的时候,温度如果过高,玉米就容易出现徒长的现象。就拿和在自然环境下正常生长的玉米苗对比来说,正常生长的玉米苗在合适的温度下,茎干粗壮,叶片舒展。而温度过高的大棚里长出的玉米苗,茎干可能又细又长,叶片也比较薄,这样的玉米苗抗倒伏能力就差,后期结出的玉米穗也可能发育不好。而且温度过高还会影响玉米的授粉,如果授粉不良,玉米的产量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湿度方面也是个难题。湿度过高,大棚里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和害虫。比如在湿度大的环境下,玉米容易得玉米大斑病,这种病一旦发生,会在玉米叶片上形成灰褐色或者黄褐色的病斑,严重的时候整个叶片都会枯死,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相对湿度低一点,植株的水分散失快,玉米苗就容易缺水干枯。这时候和在自然环境中合理湿度下生长的玉米相比,自然环境里玉米的叶子舒展、色泽正常,而大棚里湿度不适宜的玉米苗就可能发黄枯萎。

那怎么精细调控温湿度呢?在大棚的构造上就可以下功夫。比如说,选择透光性和保温性都好的棚膜,这样白天能让足够的阳光照进来让大棚升温,晚上又能很好地保温。还可以设置通风口,通风口的大小和位置要根据大棚的实际情况调整。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打开通风口,让外面相对凉爽的空气进来调节温度。

湿度的调控也不能马虎。可以在大棚里安装湿度计,随时监测湿度情况。当湿度太高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通风或者覆盖地膜来降低湿度。地膜有很好的保墒作用,还能阻止地面水分的蒸发,从而控制湿度。当湿度太低时,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来增加湿度。但要注意喷雾的时间和量,不能在湿度已经很适宜的情况下过度增加湿度,以免引发病虫害。

除了温湿度的调控,在大棚里种植玉米也要考虑营养供给。要给玉米提供合适的肥料,保证玉米生长各个阶段都有充足的营养。这就像人吃饭一样,不同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摄入,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等各种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只有这样,玉米在大棚里才能健康生长,克服冬季种植的重重困难,长出品质优良的玉米穗。

无论是红薯市场面临的竞争挑战,还是冬季大棚种玉米的难题,都需要咱们农民朋友用心去对待。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只有用心去种植,用心去提升品质,用心去调控种植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才能有更好的收获,才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耕耘出美好的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