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气候变化汇聚青年力量,这个论坛在湖南大学召开

华声在线8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余蓉)应对气候变化,青年学者有何创新性见地?8月3日至4日,第二届中国能源模型青年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深入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策略,促进了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建设,并鼓励青年学者贡献创新观点,为能源气候变化领域的长远发展注入无限可能。

湖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许和连教授代表湖南大学向莅临的专家学者们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通过回顾千年办学历史与深厚文化传承,他强调湖南大学始终秉持“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崇高理念,积极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致力于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他表示此次论坛聚焦气候治理与能源模型领域,旨在搭建一个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型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的新路径。他鼓励广大青年学者借此良机,积极分享研究成果,激发创新灵感,为全球气候能源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运用系统思维、借助高质量研究成果来指导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CEMF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善同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能源模型青年论坛应加强国际合作,创新组织方式促进跨学科融合,围绕政策需求开展模型培训,并依托多模型比较项目深化研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与发展绿色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以“中国如何实现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全球气候能源合作的结合”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会议安排了2场大会主旨报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寿阳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蔡拥阳教授,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教授,耶鲁大学耶鲁托宾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AntonYang,EDF能源与自然项目主任及CEMF项目秘书处负责人高霁共同围绕“政策建模分析”与“温室气体社会成本”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会议还开设了1场院长论坛。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庞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院长胡毅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群伟教授、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朱帮助教授、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国兴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教授围绕青年人才成长、多维度合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议期间同步开设了4场平行论坛,28位论文汇报者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模型进展、减排与适应、能源与碳排放四个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交流。为了助力青年学者发表学术成果,论坛组委会特别开设了学术期刊论坛,激发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指引。

本期论坛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hinaEnergyModelingForum,CEMF)主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能源互联网供需运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协办。

0 阅读:7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