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斤”用了好几千年,为什么同国际接轨后,就恰恰等于500克? 早些年别说跟国外接轨了,就光咱国内各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说法。谁能如今被我们当做称重标准的“斤”,在一开始还是用来砍树的一种工具呢。 在原始社会,人们想要得到自己没有的物资,只能通过以物换物的办法,虽然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但根据需求也算是十分公平。 根据古书记载,从黄帝开始,人类不仅有了文字,各种文化也开始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度量衡。彼时是由舜帝在各部族之间进行了第一次度量衡统一,依据的正是手伸开后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也就是一拃(zha)。 而在上古五帝之后,就到了夏朝,大禹用自己的身高作为尺的标准,他身高的十分之一就被规定为一尺,并根据之前的度量衡工具做出了更多器具,也正是建立了度量衡制度。 后来,该制度一直被沿用了下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到来。虽然周天子还在,但各诸侯国都是虎视眈眈,国内度量衡制度也是混乱不堪,换算起来很是麻烦。 不过在此之后,网友们口中那“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出现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随后又作出一伟大举动,那就是再次统一了度量衡。 彼时,半斤八两,一斤自然就等于十六两。现在人们都更加喜欢整数,10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但为何以前却用16呢?还真有点讲究。 古代中国有不少神话故事,历朝历代都有专门去夜观星象的职位,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实际上却是同一个职能,比如明清时叫钦天监,而秦朝时叫太史令。 这星相一说虽然不太科学,但古人却是趋之若鹜,而当时除了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之外,还有掌管福、禄、寿的三星,这些加在一起一共被称为16星。 除此之外,16还很方便均匀分开,它可以是两个八,有分成四个四,再分成八个二,最后变成十六个一。而现在的10,分成两个5之后,咱们想继续分很简单,但古人就得换个新的工具了。 一斤16两这一标准一直被沿用到清末,根据当时的重量推算,一斤大概有600克,比秦始皇时期增加了三四百克。 1929年,我国的有关规定中,一斤正式变成了500克,这一变化跟社会现状是息息相关的。当时有不少外国人到此,买东西时我国按照一斤600克计算,可外国人卖东西的时候却变成了500克,怎么看我们都有点亏。 也正是因此,处于弱势的我国不得已才会屈服,但一斤16两却没有改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10两。 其实不管它如何变化,都是当时社会面对现状的一种积极调整。而且我们从来不是一味地接轨,更像是一种兼收,如今我们可以用斤和公斤,也会用克和千克,公里和千米也能相互换算,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而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强盛,说不定从哪天开始,就是别人兼收我们了,度量衡的统一从来都是有意义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