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才是敢说实话的专家!”北大教授李玲说:“全世界医院都不赚钱,只有中国赚钱,老

“这才是敢说实话的专家!”北大教授李玲说:“全世界医院都不赚钱,只有中国赚钱,老外都惊叹这是个奇迹!”网友:老百姓的钱都是给医院存的,暂时保管一下,一生病就上交给医院了!   2003年,已经42岁的李玲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了北京。   距离上一次回国已经过了17年,形单影只的她走在没几个人的街头,看起来平平无奇,殊不知,这次她是受邀回来填补医疗经济空白的。   面对这个职位,早已在国外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玲非常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胜任。   可是国内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其他国家都纷纷禁止国人去中国,但李玲却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因为对数据非常敏感,早在那时候她就注意到了很多问题。   当年的老百姓看病很艰难,而国内基本医疗服务也不赚钱。医改最初的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所以有把小地方医院全部卖掉,只留下城市里的,以此来降低成本。   但非典来了一趟,就让这个方案夭折了。一时间所有医生都在争论医改的正确方向,最终我国得出一个答案: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兼顾……这些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当年的答案放到今天也很正确,只是医改改了这么多年,现在怎么样了?   采访中,一路看过来的李玲感慨万千:“去国外交流的时候发现,国外医院都是不赚钱的……”此话一出立马就有不小的反响,毕竟这些年来要问啥行业最赚钱,必有医院。   事实上这些年来,主流媒体一直在向我们传达一件事,那就是国家对人民看病问题一直都很关注,也在坚持为我们谋福利。   你看,越来越多的救命药被纳入了医保体系之中,医保报销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看病难问题缓解了不少,年轻人也可以享受医保。   前些年放出来的医保局和药企谈判砍价的视频可是收获了不少人的关注,谈判专家语气平和却句句说到了老百姓心里,硬是把七十多万的天价药砍到了三万。   这明明是天大的好事,可有人却从中发现了奇怪的地方。原来,药物的利润空间这么大吗?   事实上,不仅是药物利润空间大,医院也是这样。相比起国外医院有慈善机构和国家财政给兜底,我国的医院不仅兜底太少,甚至还有创收要求。   正是因此,医生才会剑走偏锋,不想着怎么用最划算的方案给病人治好病,而是想方设法给出过度医疗方案,能捞多少是多少。   同样,以前报销力度小的时候,药品也便宜,可如今在报销折算下来后,这价格跟以前相比却是不降反增,这岂不是保了个寂寞?   不过,对于咱们国家的医疗也不能全是批评,这些年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看病价格提高一点也属于正常。更何况,国内医生还是比国外医生要靠谱不少的。   网上有不少在国外的留学生激情发言,比如在国外看病时被医生交代准备后事,回国一检查是阑尾炎;摔了个脑震荡却只拿回来一盒止疼药;喉咙疼给开麻醉药……   这可真是,要多离谱有多离谱。这样一看,是不是咱国内还挺好的!   不过说实在的,现在医院属实是有点过分,医疗费用提高得太快了,咱要是拿不出合适的管理方案,那政府给多少钱兜底也没用。   希望医疗乱象能早点解决,让人民看病更安心!   (信源:每年9万亿医疗费用,还是没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封面》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