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建议“改造”千亩良田

盛夏时节,台前县打渔陈镇王堂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画卷。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群众的呼声,也是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责取得的成果。”打渔陈镇人大主席李琳说。

两年前的一天,台前县人大代表杨茂昌在打渔陈镇殷庙村人大代表联络点接待选民时,该村村民杨长波反映:“村里的田块高低不平,沟渠杂草丛生,机井无法使用,干旱时无法及时灌溉,汛期无法排涝,地势低的地块积水严重,到最后一年白忙活了。”

村民的话,杨茂昌记在了心上。经过多次实地调研,2022年12月21日,他联合镇人大代表崔思强、姜士鲁,在打渔陈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改造提升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议》。

为更好地回应村民所需所盼,镇人大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并报送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2023年8月1日,王堂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开始建设。

该项目涉及包括王堂村、殷庙村、接泊浪村3个行政村的2100亩耕地,总投资约1000万元,主要实施土地平整640亩,使用生物有机肥210吨改良土壤1700亩,伸缩式喷灌400亩,改建沥青道路4条共2.6公里,新建水肥一体机14座,衬砌沟渠2公里,建设农田检测站1处。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该项目区实现了全面节水、节本增效和生态和谐。

今年7月9日,打渔陈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王堂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实地调研督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村民纷纷向代表们反映:“现在农田地块平整,收割起来很方便,整体产量也上去了,真是件大好事儿!”“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后,农田管护真是省时省力。”……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强农效应日益凸显。“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农机难进田,种地成本高,而且费工费时。如今,土地流转整合,村民收入翻番,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堂村村民王广保说,“村里引进了双孢菇种植大户,我把家里的8亩地流转了出去,每亩地租金800元。收菇时,我就在种植基地打工,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

本报记者李世秀

通讯员田薇王传帅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