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和牠们》,“治愈系”强体验——访凤凰卫视节目副总裁、中文台执行台长赵微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8-08 15:38:16

一个“弱女子”当年在《焦点访谈》,那个“刚”,那个“钢”,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

一个“弱女子”策划的《我们和牠们》,那个“柔”,那个“情”,让观众无不感慨万千,治愈,那是绝对的。

牠是它的异体字。为凸显这个动物栏目的效果,本文破例使用“牠”。

——编者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王兮之

与赵微女士相识于中国新闻奖终评会上。她给人第一印象是无论如何也很难与当初央视《焦点访谈》开创者之一、后来的总制片人对上号来。但凡看过早年《焦点访谈》的观众,一定对记者们的威武勇猛留下了深刻印象。想一想当年央视大楼前排两条长队找《焦点访谈》的传说,就知道赵微有多“刚”,有多“钢”。实则,她颇像“林黛玉”,那样苗条,那样瘦弱,没想到其内心却如此强大。

初见赵微之名,大都会误以为是位男士。如是女士,大名为何不是“薇”而是“微”?其名一定自有高深含义,让人联想到微言大义、见微知著、识微见远等成语,“微”还与“威”谐音,其声名也果如其名。

采访缘由,全因“治愈”

几年之后,赵微说想做一档与动物有关的栏目,问我有没有啥好点子,才知道她去凤凰卫视任节目副总裁、中文台执行台长了。大概是考虑我供职过的媒体,都与动植物有关吧,也许多多少少能提点啥建议。我虽与动植物报道和动植物科普打了40多年交道,其实也谈不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既然问到我了,不说点所见所闻所历所想,好像就有那么点不够朋友。但说多了,又自觉不妥,岂敢在班门前弄斧。隐约还记得当时的回复,大意是要创新不那么容易,BBC(英国广播公司)拍过不少动物纪录片,国内不少媒体都有动物类栏目,如要出新出奇就得花大本钱、下大功夫。

2023年初,网上弹出一条新闻,说凤凰卫视重磅推出《我们和牠们》。在网上看了些片段,但未完整看过一期。后来,有机会收看凤凰卫视,是周六晚7点播出,连续看了几期后,脑海里蹦出来一个网络流行词——治愈系。

于是,微信留言给赵微:“很治愈”,她回复“嗯嗯”[“抱拳”符号“破涕为笑”符号](见截图)。看来,有点认可我的共鸣。为此,就冒昧提出采访,她说现在太忙了,另外再约时间吧。随之,她把《策划方案》推给我,没想到不足650字,也太简明扼要了吧,大部分文字介绍的还是几个案例。再一细看,便惊呆了,她要的就是“治愈系”效果。高手,干啥都高,实在是高。一个做特“刚”特“钢”《焦点访谈》的,咋一下子化成了至“柔”至“情”的《我们和牠们》?

跨越物种的高尚纯粹的爱

记者想了解怎么会想到做这个栏目,有没有什么特殊背景,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采访时间一推再推,她日前总算挤出点空了。

看了我的采访提纲,赵微于是娓娓道来。2022年,凤凰卫视全面改版,推出一批新栏目,整体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当年收视率就比上一年有大幅度提升。新栏目包括《凤凰聚焦》(新闻深度报道)、《新闻鉴证组》(打假求真证伪)、《纪录大时代》(优秀纪录片荟萃)、《近观中国》(外国人探访中国)、《空间观策》(卫星视角观察解读新闻)、《我的香港故事》(香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频道整体布局看,既有新闻时事,又不乏社会人文历史和生动的人物故事。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什么可以增加的?赵微想到了人和动物这个题材。她认为,纯动物纪录片已有珠玉在前,而且耗资大、周期长,不适合栏目化制作,而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题材丰富,又有很强的贴近性,能讲出生动感人的故事。

赵微说:“最为重要的是这个题材具有国际性,不分地域种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共情,甚至无需语言也能顺畅传播。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过类似的电视栏目,我们算是创新,这个想法让我很兴奋。我的想法之所以很快就付诸实践,选题筹备和拍摄紧锣密鼓开展起来,也得益于凤凰卫视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谈到栏目为什么起名《我们和牠们》,她说,我们指人类,“牠们”指动物,强调人类与动物,实际上也是人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以及跨越物种的高尚纯粹的爱,这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美好情感。其实,从广义上说,我们和“牠们”是一类,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弘扬爱,消弭恨,万物共生,和谐共处,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就记者所知,一些媒体之所以很难走出去,其中就有个切入点的问题。赵微认为,《我们和牠们》这个栏目作为一个窗口,可以向外展现中国人爱护动物、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理念,也传递着中国人善良、亲切、大爱、无私的品行和情操,向世界展示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人形象。

不仅是治愈,而且是拯救

在看《我们和牠们》时,有强烈被治愈之感,常常直击心底的最柔软处,弄得自己眼泪婆娑的,记者想是不是自己老了的缘故。

其实不只是记者,“感动,温暖,治愈,大概是《我们和牠们》栏目的观众最突出的观后感吧。”赵微介绍说,有一期节目的嘉宾因至亲离世、生活跌至低谷而悲观厌世,甚至一度打算轻生。关键时刻,是家里的小兔子抚慰了她,令她重新振作,最后收获了幸福。动物对她而言,就不仅是治愈,而是拯救了。当然,《我们和牠们》除了温暖感动,还有轻松和快乐,偶尔也会有沉重。

栏目播出的第一期是《百万进城记》,讲一只名叫“百万”的萌萌的羊驼,打破了写字楼里忙碌沉闷的气氛。“百万”作为团宠,成为公司最受欢迎的“员工”。它有阿姨专门照顾,同事们怕它寂寞,就带它遛弯、郊游。还为它找了女朋友,并办了隆重的婚礼。节目时尚又有趣,赶在春节前推出,气氛也很符合,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关注和好评。

《百万进城记》中的羊驼。

她接着说,最近比较火的一期节目是讲一只体重严重超标,被网友昵称为“豹警官”的金钱豹艰难减肥的故事。这个节目的短视频也成为网络爆款。这一期,刚好也是记者看过的。

从小把“豹警官”带大的饲养员李云强,就像人类父母一样,既怕孩子过胖影响健康,又怕孩子饿坏了,和懒惰的“豹警官”斗智斗勇,奇招百出,减肥计划终于初见成效。节目采用拟人化手法,以饲养员与“豹警官”对话的形式表现,生动而又有趣,观众在笑声中充分体会到饲养员和“豹警官”之间的深厚感情。

《“豹警官”减肥记》介绍饲养员奇招频出,与豹子斗智斗勇。

接着,她还特别介绍,《我们和牠们》虽然是偏软性的自然题材栏目,但也会紧跟时事热点选题。比如,做了《加沙的特殊难民》)(哈以冲突中的加沙动物)、《乌克兰的牠们》(俄乌冲突下的乌克兰动物)。战火下,动物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历经坎坷磨难,有的失去生命,有的在公益组织的救助下出逃,不得不到异国他乡重新安家。动物是人类战争的无辜受害者,通过这个特殊视角,展示战争的残酷,表达善良的人们呼吁世界和平的心声。

《加沙的特殊“难民”》报道了战火中的动物大救助。

拍摄花絮与片中故事

还拍过些什么动物?赵微如数家珍,《我们和牠们》拍摄过的动物,有与人类形同家人的宠物,除了常见的猫、狗外,还有兔、龟、猪、鹅等比较少见的品种。有机智勇敢的工作犬,像警犬、军犬,搜救、搜爆、搜毒犬,还有疗愈犬等都有呈现。目前栏目组正在跟拍第一只有望入编的柯基警犬福仔。还有被救助的野生动物,鲸鱼、红隼、猩猩、大象、普氏原羚、朱鹮等。一期反映大熊猫救助和野化训练放归的节目获得了国际奖项。年近九旬师太救助独臂猿猴,彼此成为相依为命的伙伴的故事,也受到广泛关注和赞扬。

《福仔考编记》介绍了福仔训练的过程。

《放“猫”归山》节目获得了国际奖,介绍大熊猫救助和野化训练放归。

《师太与星星》介绍一个感人故事,年近九旬师太救助独臂猿猴,彼此成为相依为命的伙伴。

小兔子抚慰她,令她重新振作起来了。

记者认为拍动物片子很不容易,一定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果不其然,赵微介绍起来,让记者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花絮之一:摄制组拍摄到珍贵的朱鹮的繁育过程,以及朱鹮种群从濒临灭绝到逐渐壮大背后无数人的付出。在中国陕西的朱鹮保护研究中心,一对朱鹮夫妇由于缺乏经验,在孵卵时出现弃巢现象,一枚珍贵的卵不幸夭折。幸运的是饲养员刘义及时出手,将剩余的卵放入人工孵化箱。日夜看护,最终迎来了小朱鹮秦秦和其他兄弟俩破壳而出。摄制组和饲养员一起不眠不休守候,记录了朱鹮卵孵化的全过程。秦秦们的诞生,是生命奇迹,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和见证。

人工孵化箱中的三枚朱鹮卵。

《朱鹮的诞生》介绍如何人工孵化和喂养的不易。

花絮之二:野外巡护员罗元一和农民冉萍萍与野生朱鹮谷谷、晓晓一家有长达5年的深厚情谊。这对朱鹮在冉萍萍家的院子里安家落户,成为了村民的好朋友。罗元一则连续多年观测它们的生活习性,坚持每天记录。拍摄时编导注意捕捉罗元一与朱鹮之间的微妙互动,以及村民们对朱鹮的保护与关爱,通过镜头语言传达出这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

花絮之三:摄制组在山东菏泽拍摄猛禽救助中心时,正值酷暑。在持续高温下,拍摄对象“红隼四兄妹”根本不愿意动,只有一早一晚才稍微“扑腾”几下。所以,饲养员李海洋把它们的野化训练安排在早晨5点到7点。李海洋说:“在野外,清晨和傍晚正是猛禽捕猎的时候,这个时间训练也有助于它们以后回归野外独立生活。”

《飞向蓝天》中的“红隼四兄妹”。

早起,对摄制组来说并不难,但这些自由惯了的小家伙对这群陌生的“两脚兽”充满警惕。一连三天,小红隼们几乎都是背对镜头,连正脸都不愿意给一个。

编导很崩溃,但李海洋挺开心。他说这是非常好的现象,“野外的红隼怎么可能跟人那么亲近?”李海洋的二姐李奂安慰编导“等一朵花开是需要时间的”。几天以后,摄制组终于如愿拍到了需要的画面。

两位饲养员是姐弟,也是工作伙伴,非常“懂”这些小家伙。李海洋以专业知识让被救的飞禽起死回生,而二姐则有某种神奇的感知力,看得出不同性格的它们的内心想法。在这里,每一只动物的习性都被了解、被尊重。

李海洋表示:“就算让它们在笼子里安全地生活10年,也不如让它们自由地生活一天。”所以在相遇的那一刻,他就开始期待离别,期待它们回归自己的广阔天地。这份懂得和放手,也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最大的尊重和爱护。

观众被感动后的留言让人感动

记者听了这些故事,又感觉被治愈了一回。至今差不多播出一年半,不知一共播出多少期。真想找时间看看回放,也不知怎么个看法。

“栏目从2023年1月底开播,每周一期,至今播出近80期。节目受到国内外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赵微给记者点了几条观众留言——“感动于这份动物与人的情感”“好有意思这样的记录,多多更新”“果然是专业团队,拍的大气自然[赞]”“还是咱们会拍纪录片,又温馨又内敛”“希望多点这种纪录片”……“感动哭了,谢谢这些爱护生命的人们,他们太伟大了!”“真的太棒了,无言的战士[赞]大家都太辛苦了,希望你们以后每次任务都平平安安[比心]”“巴千、巴万、巴顿都很优秀,它们的故事都很励志,值得我们学习[赞][赞][赞][比心][比心][比心]”。

《我们和牠们》团队部分成员。

大家不分国别、种族和年龄都能从各自情感经历中与这些故事产生共情。在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相关视频点击量和评论互动量都很突出。在内地新媒体上,栏目内容点击阅读量已接近3亿。

凤凰卫视除了电视频道收看外,还可以通过凤凰新闻客户端和凤凰秀APP收看。

赵微告诉记者,“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我们和牠们》还在路上。”她热情邀请绿色中国杂志的读者收看《我们和牠们》,还希望多给栏目组提出宝贵建议,并提供故事线索。

最后,记者虽还想采访,考虑不宜再占用时间,先就到此打住吧。有了《我们和牠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不仅拯救动物,也可治愈观众。

(本文图片由《我们和牠们》团队提供)

《绿色中国》B(下半月)2024年6月号

0 阅读:7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