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桂阳籍举重选手侯志慧在女子举重49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94公斤、挺举116公斤的成绩创下了新的奥运会记录,同时以210公斤的总成绩获得了该级别冠军。这也是东京奥运会上夺得的中国第二金。
(侯志慧圆梦东京)
桂阳的体育有着优良的传统,是全国第一批被评为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先进单位之一。桂阳又被称为“冠军之乡”,培育了世界冠军李萍、易思玲、张旺丽、侯志慧,全国冠军罗诗芳、王佳丽等一批体育名将。
一个人口96万的县城,目前已获得全国冠军54个,世界冠军57个,奥运冠军2个。在国家队、湖南省队、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市基地训练的队员达60余名。
竞技体育花繁果硕,举重冠军更是呈喷井之势,缘何?8月10日,笔者走进桂阳县,探寻其中的“奥秘”。
"体教融合”培养双高运动员
走进桂阳三中体艺馆的举重训练房,三中举重队的10余名队员手举杠铃,教练李志平正在对他们进行指导。
(业余体校的举重队员正在训练)
桂阳三中举重队成立20余年。1999年,桂阳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体委提出的奥运争光计划和湖南提出的精品工程,要求县体委和桂阳三中联合举办县业余体校举重队,希望借用名校效应,吸引招收举重苗子,对“体教融合”开始新的探索。
从字面上来看,“体教融合”就是体育与教育的双向努力,解决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培养出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双高”的学生运动员。
“很久以前,桂阳竞技体育涉及的武术、射击、游泳、举重、田径等多个项目。”县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刘城飞介绍,随着优势的集中,经验的积累,桂阳竞技体育着重打造“巧小女”精品。
“巧”是技巧型项目,“小”是小个子、小级别,“女”是女子项目。“体教融合”的路子确立后,桂阳青少年竞技体育逐步发展至以举重项目为主打。项目开办至中小学校园里,有效整合体育界和教育界的优质资源。
“每天我们都会利用青少年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3小时。新队员的试训也都安排在寒暑假。”教练谢文华说,将业余训练放在中小学,既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保证孩子的文化学习,又能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科学训练,推动校园体育的发展。
李萍是“体教融合”的第一批十名学员中的一名。当时,还在敖泉中心完小读五年级的李萍被前来选苗的县举重队教练李志平看中,并招收进桂阳三中进行训练。很快,她的成绩就在一干学员中脱颖而出。在2005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上两度夺冠,2006年和2010年两届亚运会冠军,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李萍更是以6次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强势夺魁,国家举联都为之一震。
桂阳妹子李萍的强势崛起后,从业余体校出去的学员侯志慧、张旺丽相继在世界性比赛中大放异彩。自业余体校成立以来,共获得各类奖牌330.5枚,其中国际级比赛金牌57枚、国家级比赛金牌54枚、省级比赛金牌55.5枚,这里面有奥运金牌2枚,全运会金牌3枚,破世界纪录10余次。
如此一来,桂阳体育事业人文蔚起,冠军连连!
“桂阳的冠军现象,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李志平说,桂阳的“体教融合”能帮助队员做出最适合他们的选择,如果体育更好,可以选择职业体育生涯;如果学习更好,可以选择到高校深造,真正利于“双高”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
“慧眼识珠”伯乐识得千里马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有天赋也需要伯乐去挖掘。
“桂阳的教练就有一双这样的‘火眼金睛’,他们就像侦查员一样机警,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好苗子。”县文旅广体局负责人朱山栋说。
桂阳业余体校教练三人。谢文华是举重国际二级裁判,全国锦标赛、亚运会选拔赛等重要比赛他都担任过裁判员,他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双一流体育学院,经验丰富,主管关键技术动作把控。李志平是主管训练的教练,曾挖掘出李萍、侯志慧、张旺丽等三名世界冠军。唐曙光从事体育教育20余载,年纪最大有耐心,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等。
好苗子从哪选?
每年,县里都要组织中小学生运动会,而这里就是这群教练员的“战场”。在运动会上他们会认真观察每位运动员,从数以万计的人群中挖掘出“千里马”。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选材标准。基层教练员的眼力和经验非常重要。”谢文华说,以举重为例,首先是要看体型,其次看神态,有没有运动天赋一眼可以看出来。经过初选后还要测立定跳远、俯卧撑,测试协调性等,考验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
侯志慧就是从全县中小学运动会被挑出来的“黑马”。2008年侯志慧作为樟市中心完小代表队的一员参加田径比赛,在跑60米冲刺的时候,起步一瞬间让李志平眼前一亮。接下来他不动声色地跟在侯志慧后面,看她抛铅球、测试立定跳远,感觉这“小不点”的爆发力、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协调性不是一般好,从此侯志慧与举重结缘。
(侯志慧在比赛中)
“除全县运动比赛外,每年的4至6月,我们都要去各乡镇中心校物色人选。”李志平说,他们每天都要走访一到两个学校,两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就是希望能多招几个好苗子。
很多人为李萍喝彩时,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正是教练一丝不苟的选材态度,才有李萍这个世界冠军的诞生。1999年,李志平等教练来到熬泉中心校选“苗子”。一名体育老师介绍说有个叫李萍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死拽着一头牛不放,力量非常惊人。李志平发现操场上一个小女孩的身板很适合练举重,这个女孩就是李萍。
2012年,教练唐曙光到余田中心校选苗,一眼看出罗诗芳是块好料,当即把她选拔进入举重队训练,由此开始了罗诗芳的举重生涯。今年5月,在2021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女子举重59公斤级比赛中,罗诗芳创造了抓举全国纪录以及抓挺总三项全国青年纪录。
“通过训练,优秀的举重运动员我们都会推荐到省举重队进行试训。”谢文华介绍,每年桂阳还会邀请市体校、北湖体校的教练下到各个乡镇,去选拔射击、田径、游泳等其他体育项目的人才,让有天赋的好苗子有更多被相中的机会。
“吃苦耐劳”梅花香自苦寒来
运动员,能吃苦是必备素养。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一个动作他们必须反复训练,练习几千、几万次。强度大,内容枯燥。有些学生即使有天赋,但受不了训练的苦,也会半途而废。
“我们现在的举重队有30多人,基本全部来自农村的基层小学。”
为什么?因为农村的孩子能吃苦。
记者在三中举重训练馆看到,许多运动员的手掌都磨出厚厚的老茧,有几位锁骨位置磨出了水泡。他们专注地练习,丝毫不受影响。
要想出成绩就得刻苦训练。
李志平介绍,当年李萍的父母住在低矮的泥砖房里,靠种烤烟、姜来负担李萍每个月几百元的伙食费。李萍在队里训练非常刻苦。刚开始,她的成绩并不突出,但她有着惊人的耐力和毅力,在田径场能不歇气跑完40圈、16公里。几年后,李萍的成绩突飞猛进。
长跑运动员骆伟每天要跑14000米以上,夏天也不例外,有时中暑头晕得厉害,有时还没跑完就吐了;冬天每次训练前去更衣室换运动服冷得瑟瑟发抖,但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来。
这些并非个例。运动员曾丽婷就算病了也坚持训练,六年时间从没请过一天假。运动员宋美瑶每天早早来到训练室,一上一下举着冰冷的杆杠重复着枯燥的训练,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湖南省举重锦标赛女子38公斤的赛场上,她一举夺魁。
“在举重史上,举重湘军,长盛不衰。而举重湘军要看‘两化三州’,这其中一州就包括郴州。”谢文华说,就像北方盛产苹果,南方盛产柑橘一样,桂阳人在举重方面就有这样的天赋,就有这样不服输的韧劲,就能出人才。
2010年至2014年,桂阳县业余体校的欧阳丽平、张旺丽、侯志慧、罗诗芳、王佳丽达到国内运动健将水平,相继进入湖南省举重队。
谢文华将它称之为:一个奇迹!
“四年一个周期,对于一个县来说,经过试训能留下2个人进入省队就非常不错。5个人入选,这是极其少有的。这也与桂阳运动员吃苦耐劳的品质,密不可分!”谢文华说。
“全民运动”打造冠军摇篮
走进桂阳县全民健身中心,来往群众络绎不绝。广大群众在这里挥汗如雨,进行各项体育运动。
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2.6亿元,占地84.2亩,内设篮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等10余个场馆。
“全民健身中心分时段对外开放,现在已经成为群众体育运动和健身的重要场所。”县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刘城飞介绍,县内外不少业余运动队经常来这里组织开展联合比赛。
桂阳人一直对体育厚爱一筹。该县兴建宝山体育广场、蔡伦文体休闲广场、县一中体育运动场、欧阳海广场等群众性运动休闲场所。县教育部门每年投入350万元用于体育设施添置,全县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县委县政府还将建设“体育人才基地”列为桂阳“十四五”打造的“一区五基地”之一。
“不仅如此,现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373个村(社区)都配备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群众体育设施日渐完善。”刘城飞说,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农村,到处可以看到一片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热火朝天的场面。
有了健身的场地,还得对群众进行组织引导,体育运动才能形成气候。该县成立8个健身辅导站,招募12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民间成立腰鼓、扇子、健身操、太极拳、柔力球等20多支群众性体育队伍。每年组织开展长跑、跳绳、拔河、篮球等大型体育活动,参赛队员由老及少,由干部到群众,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