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留痕
不少“老物件”
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更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这些老物件
你认得几件?
千百年来,锄头样貌变化不大。比如江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汉代铁锄,形制与现在的锄头很相似。
三十多年前的江宁,算盘还是很常见的。灵活的指尖下,几十粒木珠就能把控亿位数,数字在其间瞬时被整合、被删除,以独特的韵律跳跃着。
“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一辆自行车驮只木箱,穿梭于大街小巷。直至20世纪80年代,这都是江宁人熟悉的场景。
火钳是夹取木柴、煤炭的工具,前身是火策,又叫火夹、火挟。你曾经用它烫过什么时髦发型?
凉床是往日乡间主要的消暑乘凉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置办一张。
每边可坐二人,围坐八人,故民间雅称其为八仙桌。
随着打火机普及,火柴从江宁人的生活里慢慢消失,很多人只有在儿时收集的火柴皮中,遥想当年的情景。
江宁人的老物件
还有很多很多
虽然已走过自己的荣枯周期
它们存在的意义却无法抹去
成为跨越时代的沟通媒介
绵延和存续人文的传统
今年,由南京市江宁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江宁老物件》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上、下两册,编纂历时5年,约93.3万字,分为四编,分别为劳动工具编、生活用品编、文化物品编、江宁非遗风物编,共设400余个物目,收录近1200张图片。其创作脉络遵循“小历史、轻科普、淡乡愁”的基调,即对老物件的讲述,做到讲其源、论其体、述其情。对各种老物件的形态、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艺都有详细描述,兼顾器物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该书编纂过程中,除了原汁原味记录江宁人民的私人记忆,也借鉴了历史上优秀的相关文化研究成果,如《农政全书》《耒耜经》《天工开物》等,还参考了大量江宁地区的文史资料。私人记忆与专业研究相互比对、补充,加上许多熟悉江宁社会生活与历史的热心人士的审读与建议,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多元视角。《江宁老物件》,不仅是一部器物史、风俗史,而且广涉社会生活史、经济史、工艺史、科学技术史,是一部实证为体、图文并茂的江宁人文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江宁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证,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故事
一篇文字就是一段历史
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承载和诠释了浓浓的乡愁与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