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你家娃这几天过得怎么样?
之前咱们收到一位妈妈的“崩溃”留言:
“七八岁的儿子变得特别会抬杠!写字乱写,让他擦掉重写就死犟……气得心脏像针扎了一样!”
办公室里的小学生家长都有同感:娃大了不服管了,有啥招儿可以“治治”娃的犟脾气?
正巧,糕妈年前和青豆书坊联合创始人媛姐也在互相取经,她俩小孩都是 10 岁左右、处于「前青春期」,她们都很认同一点:这个阶段学会和孩子沟通,处理好双方的情绪,比作业本身重要百倍。
下面这些心法和技巧,或许能帮到一个崩溃的妈妈。
他不是坏,只是“蠢”
首先给家长们宽个心,孩子这个时期变得欠揍,并不是因为 ta “变坏了”。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阶段,大脑正忙活着改造升级,所以会出现不会表达、情绪失控、难以管理的情况。
等大脑这座“老房子”装修翻新好了,相处的“雷暴期”自然就会过去。
想想孩子并不是坏,只是“蠢”,是不是就没那么火大了?
就拿大家都很“炸毛”的写作业来说吧。
之前糕妈带年糕去厦门出差,当时她就和年糕说:“我们明天要去玩一天,你今天是不是能把数学练习做掉?”
但年糕宁可坐在边上无所事事,也不想做作业。
糕妈提醒了以后,年糕还是玩玩橡皮,弄弄尺子……那个磨蹭样儿,糕妈真的是忍不住想发火吼他。
不过当时有工作在身,也没什么时间顾他,糕妈就把他晾在了一边。
没想到过了十来分钟,年糕自己就静下来踏实做作业了。
当时糕妈就庆幸:还好忍住了没有发火,给了年糕进入状态的时间。
有时候娃的拖拉磨蹭就是这样一个过渡,你要求他马上进入写作业的状态,他做不到呀。
一催就发脾气,就是任务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能力不够呀。
咱们家长先把心态稳住,然后就是“等一等”!
当你感觉自己的下一句话要带着怒火了,建议赶紧逃离现场 5 分钟,双方冷静冷静(毕竟眼不见为净)。
再沟通的时候,可以适当上一点“软化剂”,说些软话、玩笑话,缓和一下气氛。
娃的不开心,和我“没关系”
上面的方法,并不是要咱们一味忍让,只是避免成为孩子情绪上头的“背锅侠”。
不管娃说“我很想打游戏”,还是“我不想写作业”,又或者孩子今天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那都不是 Ta 跟我们之间的不快乐。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度反应,这种不快乐就变成了我们跟孩子之间的矛盾,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背这个锅。
相反,如果在孩子遇到困境、发脾气、情绪失控的时候,保持“与我无关”的云淡风轻,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糕妈的朋友媛姐就分享了一件趣事。
她儿子有一天晚上 9 点,拿出了一张八十多分的卷子,给她签字。
姐妹们都知道,小学生八十多分,就是很低的分数了。孩子也特紧张,结果王媛拍了个大腿,把儿子吓了一跳。
“妈妈你怎么了?”
“你又多了一个妈!”
“啥意思呀?”
“你不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母子俩哈哈大笑。
等孩子睡着了,王媛再认认真真看了儿子的卷子,到底是哪里失的分,原来错的都是一模一样的题型,一个知识点,导致了几块分数都掉了。
第二天再和孩子聊卷子的事儿,提醒他某个知识点没掌握,孩子也更能听进去了。
只有孩子的情绪好了,后面父母讲的道理、劝告,孩子才能真的听进去。
而且,当我们自己放松之后,会有很多和孩子相处的智慧。
有次年糕出去拍摄卷了头发,回家太晚来不及洗头,就有些焦虑。
睡前糕妈说:“完了,你没有洗头,明天可能会出现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
“你发型太帅可能会引起女生的围观~”
年糕听完,大笑了起来。
你看,不管娃多大,这种说说笑笑的聊天氛围是有魔法的,可以化解掉很多“隐形”的矛盾和解决不了的问题。
别总想着给孩子“上课”
很多妈妈在娃“前青春期”还会有这样的小失落:小时候和我无话不谈,怎么大了惜字如金,啥都不乐意和我讲?
有可能是你没有掌握青春期的对话方式。
糕妈和媛姐聊出了一些法子,编辑部妈妈都觉得很受用。
第一,给孩子建立心理优势,让孩子愿意说。
媛姐和伴侣就有一个约定:避免在家和孩子强调自己的厉害,因为这会天然地给到孩子压力。
我们可以讲讲自己发生了哪些糗事儿,不仅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在心理学里,这也会给孩子建立心理优势。简单来说就是让娃觉得 TA 能超越爸爸妈妈。
只要娃不反感和咱们交流,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第二,像编辑一样倾听。
有一些家长,恨不得把每一次沟通当作“可教时刻”,并没有真正倾听孩子。
媛姐给出了一个实操的法子:不妨试着把孩子当做出去采访的记者,我们是电脑前的编辑。
比如“记者”从学校回来以后“念叨”:“有个特别讨厌的老师…… ”
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评判他是不是哪里没做好,然后给建议、给方法;
但是“编辑”是一定会让孩子把话说完的,先理解,再复述对话的精髓。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给帮助,只需要真正听懂孩子在说什么,给总结就行了。
好了,和青春期小孩的相处小妙招就先分享这些吧!
最后,不得不说,管教这个时期的娃,忍不住发火的次数确实太多了,咱们偶尔失控也不用自责,给彼此一点消化的空间。
学着和孩子做朋友,也不代表我们要时时刻刻讨好他们。
心理学家李松蔚写过一句:到了娃青春期,父母要拿出百分之九十做自己,只要百分之十拿来做父母。
糕妈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只要不总围着孩子转,不像个“监工”一样管着 TA,更多地专注自己,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