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爷爷”带孙女火上热搜,网友:羡慕现在的10后

年糕妈妈 2021-01-13 10:41:34

提起童话大王郑渊洁,大家肯定不陌生,就是那个陪伴着我们长大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的作者。

最近,被网友戏称为“宝藏爷爷”“全网最风趣幽默的老头”的郑渊洁,因为在微博和粉丝互动,频频登上热搜。

还因为在抖音上玩得飞起,又火了一把。在这个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他的画风还真不像个 50 后老人:

有人倾诉自己的烦恼,他回答说:你在背我写的文章,我却在玩游戏,真不应该,我现在就退出游戏。这也太凡尔赛了吧......

有人在评论开玩笑,他的回复比网友的插科打诨更有意思。

更有网友把郑渊洁的微博、抖音当成了“快乐源泉”。不开心的时候就去看一看,他到底又一本正经地说了什么荒谬的话。

郑渊洁不仅语出惊人,行事作风也颇有“王者风范”。他自爆,在北京买了 10 套房,只为了存放读者给他寄的亲笔信。(凡尔赛的顶配)

话说回来,50 后的他,早就已经当爷爷了,虽然年逾花甲,依旧高产,由他主笔的《童话大王》还在连载中。他想做的,无非也只是维护小朋友的童心而已。

有个会写童话又这么可爱的爷爷,做他的孙女应该很幸福吧!

别说,郑渊洁对孙女,还真的不像是个爷爷。

比如,平时他会陪着孙女“吃鸡”。因为怕孙女打不过别人,但自己的技术也特别菜,很快就阵亡了。可又不放心孙女一个人在战场上,于是就在线观战,觉得这样就能在冥冥之中保佑她。

之所以注册抖音,是因为孙女爱看,他想多一个和她交流的途径。

而做这些,都是因为想用这种方式,陪着孙女一起长大。

爷爷对孩子的爱,大多都是无声的。你可能很少听见他们直接说这个字,但他们总是在默默实践着。不止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如此,我们身边这样把孙子孙女捧在手心的爷爷,也不少。

“娃不敢举手,爷爷给她上小课。”

@小易

我们家爷爷是个退休教师。上大班以后,我娃偷偷告诉爷爷,她有点怕上学。“因为老师上课会提问,我会做,可就是不敢举手。”

有一天我加班,回去很晚了,爷爷还戴着老花眼镜在电脑前划鼠标。第二天奶奶跟我说,他买了很多水果、小零食,把玩得好的几个小朋友叫到了家里,搞了个“路演”——模拟小课堂。

(爷爷还被请到了幼儿园给小朋友上数学启蒙课)

还在那里分配任务,让小朋友们玩起了课堂过家家,轮流扮演老师。

这是我遇见的,对待孩子教育最温柔的方式。

“娃总是记不住舞蹈动作,

他跟着去上课。”

@晶晶

娃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难免紧张。

为了让她觉得自己是全幼儿园最厉害的小朋友,爷爷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幼儿园接她。

后来娃去学芭蕾,可就是学不好,上课教的动作,下课就忘。

进度赶不上,娃心里也难过。

孩子他爷爷,一个山东直男,就每天跟着娃去上芭蕾课,把动作一个个记下来,回到家再给她纠正。

说到关键的地方,毫无舞蹈经验的爷爷还自己扮起了“小天鹅”。他很少说“爱”这个字,却用行动在诠释。

“为了闺女的营养均衡,他学会了‘十八般’厨艺。”@霏霏妈

爷爷认为小宝正在长身体,吃,是头等大事。

疫情那会儿,早早冲到菜市场的是他;为了省下 5 块钱,去 30 公里外的批发市场和老太太们抢着买排骨的还是他。

后来,他又嫌菜市场的菜不够新鲜,干脆在家里种菜。我养的那些花花草草被退居二线,一线的永远是最需要光合作用的他的小葱大蒜们。后来还开始培育番茄小黄瓜。

(爷爷种的菜)

爷爷一辈子没务过农,老了独自从东北来江浙带娃,还看起了农业频道。

有回闺女闹着要喝橙汁,家里其实是有榨汁机的,但他不会用。

不过,这也没难倒他。

他就把橙子切成两半,用勺子摁着果肉,愣是徒手“榨”出了一杯橙汁。

回去以后小宝偷偷给我讲爷爷的事儿,每次我都觉得又心疼又暖心。

“娃迷上了扭蛋机,

他学会用支付宝。”

@意意

孩子他爷爷是个节约又固执的老头。

自己有高血压,医生说家里不要不舍得开空调,他却坚持觉得那样费电,只要多穿点衣服就好了。

但每次娃要去他家,他就会提前 2 小时把家里的空调和地暖都打开。

娃最近迷上了扭蛋机,这可把他愁坏了。扭蛋机现在都不能投硬币了,只能用手机支付。

他是很排斥手机支付的,觉得麻烦又不安全。可为了孙子能玩上心爱的扭蛋机,这个常年储备一罐硬币坐公交车的老头,居然跑来问我支付宝怎么用。

(在教爷爷用手机)

这就是这个固执的老头,表达爱的方式吧。

谈到老人带娃,想必妈妈们也有一肚子话想说。这些话里,有感激的,也肯定有抱怨的。

说了不让喂饭,怎么还要喂?

别让娃看 iPad 了,对消化不好!

给娃穿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娃没那么怕冷!

......

有时,他们这些固执的行为,会让你又懊恼又委屈。但看到他们为孩子忙前忙后,还要为了娃去学那些新东西,什么抖音、视频聊天、手机支付……那些小别扭又渐渐消散了。

或许,这就是家人吧。

他们会记住孩子的喜好,在不一定被我们看到的地方,为孩子让步,用这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默默付出,帮我们负重前行,不计回报。

一如当年,他们对我们一样。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