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丨“绿植解渴了”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8-11 10:37:17

傍晚六七点钟,天色未暗,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大地还在蒸腾着热气,路上的行人都不由加快了回家的脚步。此时,文一西路道路两旁的绿化苗木迎来了阵阵清凉:随着晚高峰渐渐散去,洒水车开始作业了,沿途的绿化被水雾包裹了起来,绿化养护工人们拖着长长的水管,向人行道里侧洒水车够不着的地方补充浇灌,不一会工人们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

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徐珍珍告诉记者:“基本每天都在这个点开始组织养护人员为城市绿地补水。这活不好干,一般要持续到天亮,因为植物早晚蒸腾较少,让它们晚上吸饱水,白天才能更好抵抗热浪。”

余杭区道路四通八达,“绿色腰带”点缀着城市道路。半年来,新建道路不少,新栽绿植根系还不深,这些植物的“自吸水”能力较弱,光靠浇灌还不足以让这些年轻的绿植度过酷暑。“我们在喷洒清水时加入抑制剂,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强化植株自身保水能力。”徐珍珍还补充道:“你看这株树苗其实种下去还没多久,真扛不住高温,我们对这类树木也有‘特殊照顾’,给它们挂上补水袋。”记者发现,补水袋水量会根据树木大小和缺水情况各有不同,底部有两根形同吊针模样的针头插入土中,水分慢慢导入树根,一般2L水差不多可以用一整晚。

跟着洒水队伍走了几条街,天色完全暗了。徐珍珍俯下身,拨开灌木丛指着一个深扎在泥土里的白色柱状设备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我们还用上了科技手段,这个是智能土壤含水率计,它能分别测量地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四个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等指标,浇水浇到位了没有,数据会给我们真实的反馈。”徐珍珍说。

创景路街头公园是今年上半年刚刚修建完工的城市公园,公园里种植了乌桕、红枫、桂花等植物,是钢筋水泥中绽放出的一抹清新。

晚上九点,原杭州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晓萍正与余杭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胡文颖交流着。“你看这片叶子缺角的地方有清楚的边缘线,一层白色、一层褐色,这是典型的真菌性病害,在浇灌的同时还要用药水,防止病害扩散”“这批树最好不要这样遮挡,影响景观了,可以考虑包扎草绳、保湿棉”记者离开时已将近22时,专家与工作人员还在持续讨论着。此时,公园里的喷淋设备还在悄无声息地运行着,等到太阳升起后,植被们将以水灵灵的状态“迎战”新一天的高温。

入夏以来,余杭持续晴热。连日来,区住建局牵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交通局,会同各镇街、平台、区属国有公司持续开展抗旱保绿工作。截至8月9日晚上11时,全区累计浇灌行道树数量4.03万株,绿地浇灌面积668.95万平方米,以专家把脉、错峰浇灌、精灌细护等科学方式,全力以赴保护城市绿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