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弘/文1900年的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惊慌失措,于这天早上挟持光绪皇帝仓惶逃出,风尘仆仆地前往西安“巡猎”。
八国联军凭借其不足两万人的兵力,攻打有着十几万清军防守、并有高大厚实的城墙作为屏障的大清京师,居然能所向披靡,这一史实,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八国联军攻占整个北京城的具体细节,恐怕就连专业的历史学者也很难说得清楚。但另一方面,我在参与故宫博物院“从老照片看清代皇家建筑群的变迁”课题研究中发现,在西文史料中,事无巨细地将八国联军侵华的所有战事都逐一记录在案。
就拿本文所依据的《美国陆军部长1900年度报告》(AnnualReportsoftheWarDepartmentfortheFiscalYearofJune,1900:TheReportofthelieu-tenant-GeneralCommandingtheArmy.Washington,D.C.:WarDepartment,1900.)为例,美军在此期间在中国经历的每一次战役,都有各级指挥官的详细战后总结,并且附上了伤亡官兵和他们认为表现出众的军官和战士的名单,以及在作战过程中实时拍摄的照片。
本文所述,就是根据当时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查飞(AdnaR.Chaffee)少将写给美国陆军部长的军事报告所整理,言简意赅地勾勒出了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的行动轨迹。
一
根据查飞的报告,八国联军先是在天津集结,然后向北京进发。出发前,他们首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定进发的第一步应该以杨村(在今天津市武清区境内)为终点;在攻占杨村后再决定下一步应该怎样行动。8月7日那天,联军的队伍一直在杨村休整。阵亡者被就地掩埋,伤兵则从水路被送回了天津。
7日晌午,在俄军司令部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于第二天继续行动,向通州进发。占领通州后,再制定进攻北京的详细计划。
次日凌晨4点,日军打头阵,随后是俄军,再后面依次是美军和英军等。当天,行军速度缓慢,天气酷热难忍。队伍中有很多人都中暑倒地,躺在路旁。
张家湾(今北京市通州区境内)是个有着城墙包围的市镇,清军在这里进行了一些抵抗。但日军很快就将他们击败。8月12日凌晨3点,通州城的南城门被日军用炸药炸开,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地方其实已经被清军放弃了。
所有的联军部队都在12号中午前到达了通州。那天天气阴,比较凉爽,军队在晌午行军时也并不觉得有多么难受。
俄军司令下午发来消息,他认为联军最好能在通州休整一天。但在场的其他各国将领并不赞同,意见无法统一。下午6点,在俄军司令部召开会议。俄军司令说,第二天他不能参加行动,因为必须要让他的官兵们休整一天。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13日用于侦察,14日晚上再开会讨论,届时将决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攻打北京城。
但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俄军司令这是在使用障眼法,他安抚住了联军的其他成员,而自己却下令俄军抢先进攻北京,目的当然是为了抢功。
13日,查飞在率领美军侦察的时候,一切平静,没有发现敌情,但是大约到了晚上9点,北京城附近爆发出了密集的枪声。第二天,大家才得知,俄军已经在前一天晚上出发了,袭击了北京的东便门,即该城外城和内城城墙相连接处的一个东门。那天,激烈的炮声和轻武器的开火声,一直持续了整个夜晚。
俄军的擅自行动,打乱了之前的部署。八国联军的进攻,一度处于混乱之中。
14日那天,按计划,联军要在距离通州7英里的前线集中。查飞并没有要为执行任何军事行动而做专门准备,只是派出了骑兵连前去侦察。他把这个任务分派给了卡贝尔上尉。
卡贝尔在凌晨5点就出发了,将其装备留在了营地。但不久即被清军骑兵包围。查飞立刻率领第十四步兵团的一个营前去增援。他们走了大约1.5英里,就发现了卡贝尔上尉,他占领了一些房子,正趴在房顶上,朝前面一个村庄开火。
一队法国军队却挡在了美军增援的路上,查飞赶紧前去交涉,法军很不情愿地给他们让开了路。此足可见,所谓的八国联军之间,其实并不团结。
跟卡贝尔会合之后,查飞继续向前侦察,以望尽可能地靠近北京城的城墙,但他不希望动用美军的全部力量,因为这么做是违背8月12日晚上在通州达成的协议的。此时,他还不知道,俄军其实已经在攻城了。
美军击溃了躲在村子里开火的一些清军或义和团,并且前进到了北京外城的东北角。
大约10点左右,查飞才发现,俄军在右翼攻城,更远处,是日军的炮火。于是,查飞命令所有的美国士兵迅速向前推进,也开始进攻。当时,美军的左侧力量比较薄弱,只有一小队英军骑兵。英军直到14日才从通州出发,就是因为前面所提到的那个协议,所以他们赶到城下的时间较晚。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俄军是在抢功心理下的擅自行动,其他各国军队也都是各自决定进攻方向和时间,并非有着周密的计划和战略协同。但即使是这样的一盘散沙,清军依旧无力抵抗。
上午11点,美军第十四步兵团的两个连在达格特上校的指挥下,攀登上了这个外城东北角的城墙,而且这个团的旗帜是在北京城墙上最早打出的外国军旗。在城墙上的这两个连,在墙外美军支援下,赶走了北京外城东门(广渠门)角落里的残留清军。在当天晚些时候,英国军队在没有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从这个城门进入了外城。
大约在中午时分,有人向查飞报告,说俄国军队昨晚已经攻下了东便门,并且在那儿打开了一个缺口。不久之后,查飞来到了那个城门,在门口看到俄军的炮兵和步兵挤作一团,他们的大炮所指方向前后不分,现场一片混乱。
美军第十四步兵团的一个连在城门右侧的建筑物内自行部署,用倾盆大雨般的子弹向据守在内城城墙顶上的清军开火。瑞利上尉用两门大炮,轰炸城墙上的清军。
第十四步兵团穿过了护城河,部署在与护城河平行的一条面对内城城墙的街上,并在炮火的帮助下,消灭了城墙上的清军。通过这种方式,向西推进,在哈德门(崇文门)城楼及其以西,在内城城墙上进行抵抗的清军都已经被清除。第九步兵团也接到了命令,继续跟随第十四步兵团和瑞利炮兵连的行动,以消灭从哈德门至前门段在内城城墙顶上进行抵抗的清军。
二
下午3点,美军已经推进至使馆区边上的内城城墙,清军的火力几乎已经熄灭,查飞等带领部队进入了英国公使馆的场地。瑞利炮兵连一直向前推进到了前门城楼处。前门城楼是由被围困的美国和俄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们所攻克的。英军是从广渠门进入外城,然后来到了使馆区的对面,在美军之前到达了英国公使馆。
查飞将美军从英国公使馆撤出,就在内城城墙的边上扎营过夜。那天美军的伤亡情况是第十四步兵团有八位士兵受伤,第五炮兵连有一位士兵受伤,海军陆战队有一位军官和两位士兵受伤。
在使馆区内,随处可见用各种不同材料构建的街垒,最常见的街垒材料就是本地制作的青砖,街垒顶上的沙袋是由每一种可想见的材料所制成的,从床单、枕套到各种衣料和锦缎窗帘。许多公使馆都成了废墟,如英国公使馆、俄国公使馆和美国公使馆,即使那些建筑还矗立着,并且还住着人,但墙壁上却布满了来自于轻武器的弹孔,也时常出现被炮弹炸开的大洞。
儿童们因为缺乏足够的食物而脸色苍白,他们依赖短缺的定量食品活命,通常每天只有一小片马肉或驴肉。周围的一切都表明人们经历了一场围困,被限制在一个得不到安慰和便利的狭隘空间内苟延残喘地活着,整天希望能够得到救助。
在前门城楼北面的皇城,一部分建筑已被清军当作阵地,用来朝使馆区开炮,查飞决定要赶走占据这些地方的清军。
15日上午,查飞将瑞利炮兵连的四门野战炮安放在了前门城楼的内城城墙上,先往西放炮,击败了从前门到宣武门这一段城墙顶上的清军守敌。从那个方向只有零星的炮火回击,这说明,清军数量已经不多。
三
由于篇幅所受的限制,查飞的报告对于美军炮击皇城这一恶性事件,只有寥寥数语的描述。然而在他报告后面所附的团、营、连等各级指挥员的战后总结报告,却可以向我们提供不少关于8月15日美军发起进攻皇城的许多细节。
例如,根据美军第十四步兵团第二营营长威廉·昆顿的报告,在8月15日早晨7点左右,美军就集队向前门城楼出发,第十四步兵团作为前锋,第九步兵团、两个海军陆战营和第五炮兵连在后面紧紧跟随。
第十四步兵团到达前门后,便在前门城楼以北列队,开始准备战斗。此时位于天安门城楼上的清军守兵已经发现了美军,立即开火。第十四步兵团团长达格特上校命令,将野战炮对准前门城楼和天安门以及大清门等区域。
这个大清门,实际上就是皇城的正南门,它与其南面的前门和北面的天安门不同,并不是一座城楼,而是一个单檐歇山顶,有一个正门和四个侧门,象征着大清的国门。
只听“砰砰”两声炮响,大清门的正门应声而开。达格特团长和昆顿等几位营级指挥官便骑马穿过了洞开的大清国门。
从大清门至天安门之间,当时并没有如今所见的天安门广场,而是一个宽100码、长600码的长方形院落。院落的东西两侧便是清朝“六部”的所在地,中间有一条宽敞的青石板大道。
开始,第十四步兵团第13连连长马丁上尉派出了由墨菲中尉指挥的一个排的兵力,试探性地分散开,从中路向前推进,哪知迎击他们的是一阵猛烈的轻武器火力。见此情形,马丁上尉立即增派了兵力,并以更猛烈的火力进行回击。与此同时,他派出狙击手,从东西两侧的屋顶和院墙上,向天安门方向包抄,以吸引天安门城楼上清军守兵的火力,并借此机会消灭躲在大树上和建筑物后面的那些清军狙击手。
为了压制清军火力,美军采取了两个不同的策略。其一是派出一整连的士兵参与进攻,每个士兵身上带了100发子弹。等他们打完这100发子弹之后,马上就派另一个连的士兵去替换;其二是第五炮兵连的野战炮也投入了战斗,从右侧向天安门城楼连续开炮。第九步兵团的加特林重机枪则从左侧向清军守兵开火,打得天安门城楼上的守军甚至都不能抬起头来。
激烈的战斗前后持续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清军的火力被美军所压制,不得已开始向端门方向撤退。美军在接近中午时分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前。之后,他们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即天安门的正门和四个侧门紧闭,美军因为参加此战时过于仓促,并未准备任何攻城的专门装备。第五炮兵连的副连长萨默罗中尉提议,用野战炮从近处直接轰击天安门的侧门,就这样打开了天安门的大门。
美军第九步兵团团长库里奇在其报告中补充说,当天安门的大门被打开之后,他率领的第九步兵团就随着第十四步兵团进入了天安门北面的一个院落。
第九步兵团派出四个连的兵力占据了天安门城楼,并在其城墙上打出了美军的军旗。除了守卫任务之外,他们还派人在与城楼相连接的城墙上寻找那些躲在大树上和建筑物后面的残余清军。
在端门相继被攻克和午门方向枪声停息下来之后,第九步兵团的其他连队又按照查飞的命令,据守从天安门到端门之间的那个长方形院落,直到下午6点30分,第九步兵团才跟在其他部队的最后面,回到前一天晚上的营地。
美军攻打天安门时所使用的策略在进攻端门时被如法炮制,只不过是在城楼上的清军溃败之后,日军工兵给美军送来了两部云梯,使得美军能够从外墙直接登上城楼。
下午4点左右,正当美军准备向午门发起最后攻击之时,忽然传来了上级的命令,要他们停止攻击。
原来在当天下午的联军首脑会议上,美军攻打紫禁城一事引起了争议,尤其是俄军司令竭力反对。俄军依仗着自己军力雄厚,往往以联军的老大自居。本来大家说好一起攻打北京,但他们抢头功心切,赶在13日晚上就对东便门发起了攻击。本来按照协议,俄军要攻打的城门是东直门,但他们认为东便门是一个“软柿子”,所以就先下手为强了。现在眼看美军马上就要攻入紫禁城,会抢了自己的风头,所以便跳出来坚决反对。查飞无奈,只好叫停了对午门即将发起的攻击。
在此次战役中,第五炮兵连连长瑞利上尉阵亡。瑞利参加过很多重要的战役,并多次立功受奖,是位名将。根据第五炮兵连第6炮组的指挥官伯吉斯中尉的报告,8月5日上午,美军在拿下大清门之后,又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清军进行激烈的交火。“大约在8点45分左右,从皇城方向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瑞利上尉的嘴,这一伤口导致他于9点05分不治身亡。”
查飞少将在另一份报告中也提供了瑞利之死的更多细节:“瑞利上尉当时手里拿着望远镜,骑马立于他炮兵连的一门野战炮旁边,正在观察其炮弹是否能够击中天安门城楼上的清军,忽然有一颗子弹打在了前门城楼的墙壁上后反弹回来,射进了他的嘴巴。他当即倒地,说不出话来,十几分钟后便去世了。”
(本文系作者“从老照片看清代皇家建筑群的变迁”课题研究成果,该项目由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青基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