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是托起中国人生死善终的重要实践。”8月10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在由清华大学联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主办的2024年清华中元论坛上说。
路桂军教授以“致敬生命,同情默应”为题,分享在临床实践中对“伙伴式”医患关系的探索,提出“好的安宁疗护一定是同情且默应、成全却不刻意的,它能托起患者在生命尽头的愿望和希望,成就生命终点的圆满”。
“当死亡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时,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详的环境,包括用舒缓疗法和心理治疗将疼痛和痛苦缓解到最低程度。”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翟晓梅从伦理学角度补充安宁疗护的方式和理念。“医学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但让患者无痛苦地、有尊严地死亡,同样也是医学的目的之一。”
“如果把死亡的话题描述得过于沉重,就会导致生死教育的缺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师车凤从“儒家文化中的生死教育”视角,在儒家生死文化的历史沿革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安宁疗护和医学人文中的当代意义和表达,传达生死教育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此外,在本次论坛上,来自社会学、人类学、临床医学、生命教育等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青年,通过对生死伦理、生命教育、安宁疗护实践等核心议题的研讨,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普及安宁疗护的当代价值,传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主编:林敬
校对:刘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