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0余年,从带学生到带老师再到带校长,他传递教育的“火炬”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8-13 16:08:58

王火炬

王火炬

1972年生,现任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他是数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首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厦门市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同安区拔尖人才。1992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从教30余年。

“当好一名老师,触及的学生很有限,但当好一名校长,能带出一个又一个好老师,影响一代又一代孩子。”

从带学生到带老师,王火炬慢慢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带领老师共同进步。(受访者供图)

1992年夏天,那是火炬尚为火苗的年华。

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毕业就到了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当老师,当即被任命为学校少先队副总辅导员。

他受宠若惊:不得了,一来就当“官”,难道是因为少先队队旗是“星星火炬”,而自己正巧名叫“火炬”?

他是王火炬,20世纪七十年代生在厦门内厝镇美山村的农民家庭。出生时,前头有三个兄长,名字中间都带“文”字,不知怎么的,到了他却叫“火炬”。但父辈对文化的念想是在他身上实现的——王火炬是家中唯一走出农田的孩子,有了当时十里八乡都少见的“正式工作”。

后来他才知道,当上少先队副总辅导员不是因为名字,而是校长亲自考察的结果。王火炬是那个年代的大专生,那时这种高学历到小学任职实属稀少,而且干过学生会工作、学生编辑,被认为是个有潜力的苗子。

王火炬果真点燃了教育事业的星星之火。时间流转30余年,他现在是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曾和团队一起为学校拿下省级示范小学、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等数不胜数的荣誉,孕育出“尚品教育”办学体系。

如今,王火炬已无从得知自己名字的缘由,但他用人生故事为“火炬”赋予了意义。

最会写作的数学老师

中文系毕业在教数学上“找到了感觉”

从中文系毕业的王火炬,怎么也料不到,自己会教几十年数学课。

刚到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时,正缺数学老师。校长问,能教吗?王火炬倒是一点也不怵:能!

结果,走上五年级的讲台,他心里只剩一个字:懵。

王火炬不信自己教不好数学。在那个年代,中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标准是“万金油”,他虽是中文大专毕业,但也读过中师,相信自己哪怕是教体育、教音乐,也能胜任。

他向学校里水平高超的数学老师“拜师”,在课堂之外继续当“学生”,再把所学带回课堂。2年后,王火炬参加同安区的数学教学竞赛,拿下一等奖。他说:“找到感觉了。”

这份“感觉”,是能在教学过程里找到踪迹的。王火炬按捺不住那颗“文人”的心,平常总是动笔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几年间写下近百篇文章,其中不少还刊发在媒体上。后来,更是被业界誉为“最会写作的数学老师”。

他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在未知里寻找路径,再凝结成一个个具体的文字,成为自己与他人的路标。很快,他被选拔为厦门市数学骨干教师、厦门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如今早已是数学高级教师。

其实,王火炬十几岁时选择师范专业,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工作。“这是出于农民家庭的本能,当时有这样的机会,成绩又够好,就去了。”他说,回望那些岁月,这不是个人努力就能达成的,是时代浪潮冲刷出了务农之外的第二条路。

等到王火炬走上讲台,面对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庞,他心中的教育火种,才真正被引燃了。他感到,教育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像办大学一样办小学

为教师营造学术氛围,让学生个性飞扬

眼下正值暑假,同安第一实验小学依然热闹。操场上,孩子们玩轮滑、打球、跑步,活力十足。

王火炬每天到校,忙着审阅手头的书稿。近4年来,他围绕“文化高品位、师生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目标,创建“尚品教育”办学体系,最近正在将与老师们共同探索的经验汇编成册:《尚品教育的思与行(第一辑)》。翻开书稿,他几乎在每一页上都用红笔做了标注,大到段落语句,小到标点符号。过完暑假,这本书将成为这所校园专属的指导手册,引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从王火炬2002年当上副校长开始,他就不局限于怎么上好一堂课,而是思考怎么办好一所学校。当好一名老师,触及的学生很有限,但当好一名校长,能带出一个又一个好老师,影响一代又一代孩子。

那时,30岁的王火炬几乎是全同安最年轻的校级领导,4年后,崭露头角的他被调往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任校长,一干就是14年。在他手上,这所地处城郊的薄弱小学蜕变成现代化校园,学生数量从五六百人发展到近三千人。王火炬调走后,由他建立起的“温情、书香、绿色”办学体系,被完完整整地延续运转。学校所处的社区居民和老师至今依然感念着他。

2020年,王火炬回到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把多年的实践经验提炼成“尚品教育”办学体系,让这所学校成为同安越发亮眼的存在。

“要像办大学一样办小学。”他说,要站在世界的、未来的层面办学,为教师营造专业的学术研究氛围,为学生打造社团组织和锻炼基地。单单学校创立的双溪学社,就常设篮球、足球、击剑、闽南童谣、人工智能、剪纸、书法等20多个校级兴趣项目,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在悟通与造化之间”

将多年的探索与思考写成文章结集成书

从带学生,到带老师,再到如今带校长——王火炬将教育之火越传越远。

2022年,王火炬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面向同安全区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室,定期开展校本研修。王火炬说,校本研修的问题往往不是专家提出的问题,而是学校、教师在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很肤浅的问题。

教育者正是从这些具体的问题里成长起来的,王火炬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在10年间,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三四百篇教育文章。2011年,他推出个人教育专著《教育:在悟通与造化之间》,字数达21万字,如今正在规划出版第二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乔建中等人评价这本书:“一位校长探索与思考的系统升华。”

近年来,王火炬已培养出十几位校级领导,他们以传火者的身姿走向同安区各个校园。

不过,培养出再多优秀后备干部,王火炬总有一件事“当仁不让”。那就是每年迎接元旦的公开讲话环节,他总要自己撰稿并上台讲演,列出一年来的10件大事,面对全体师生传达来年的期盼。

当校长近20年,这样的“大事”他从未错过。如果把每年每个节日、每场大会的讲话稿叠在一起,那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翻开看看,很少重复的内容,他说:“学校教育主线是固定的,但方式常常要有些变化,保有新鲜感。这是我做事情时,一直努力坚持的。”

但他或许还有个原因未曾说出口。王火炬为他人写过、修改过很多文章,也编写过很多本书,唯独这本特殊的“书”是他写给自己的——那是他燃烧自我而留下的年轮。

(文/厦门日报记者林健华图/厦门日报记者黄晓珍)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