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甘海云,男,工学博士,浙江普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深耕汽车整车电子控制器领域二十余年,获得台州市高层次人才计划“500精英”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历任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电动汽车中心副主任,智能汽车中心主任。
□全媒体记者金斌杰
“这款电动汽车整车智能驾驶控制器由于不依赖高清地图,所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价格预计比同类产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
“这款控制器用于大排量摩托车,可以根据不同路况,自动调节悬架高度,从而提升行车的稳定性。”
……
8月2日,在浙江普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甘海云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企业当前正在研发的一系列新产品。
在工业自动化中,控制器种类繁多、功能不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它比作产品的“神经中枢”及“大脑”,那么如何让这些“神经中枢”及“大脑”满足实际需求,便是甘海云的工作。而说起他和控制器的缘分还要回到二十多年前。
做行业需要、社会需要的控制器
1998年,彼时的甘海云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我所在的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便是汽车控制器的研发设计。”
何为控制器?甘海云以现在的电动汽车为例,解释其共分五大域控制器,其中驾驶域控制器实现对车辆状态的预测、规划和控制等,动力域控制器主要控制车辆动力总成,保证动力安全,底盘域控制器则主要控制车辆行驶行为和行驶姿态转向和制动……
在参与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甘海云逐渐了解到当时国内发动机控制器十分依赖国外产品。
“无论从技术发展角度还是市场需求角度看,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控制器迫在眉睫。”这也为甘海云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博士毕业后,甘海云便一头扎进汽车电子控制领域,专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增程器、整车控制器等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成果转化。其参与的串并混联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开发项目,在完成时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甘海云还出国进修,从事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的开发和测试,参与汽车环保技术项目和项目管理培训等。他说:“这次宝贵的海外学习经历开拓了我的科研视野,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要走的路。”
“科研不能仅凭一腔热情,为了研究而研究,关键要看产业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对于技术的研发,甘海云始终抱以务实的态度。在他看来,如果成果不能为市场所需所用,亦或是成本超过行业所能承受的水平,那就成了束之高阁的装饰品,中看不中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2014年前后,国内汽车行业紧跟发展趋势,开始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军,无人驾驶方兴未艾,但同时也对传感器、控制器、驾驶算法等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甘海云聚焦行业需求,从自身领域出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从2014年至今,他先后从事智能汽车自动化驾驶Level1、Level2和Level4层级的研发和测试,以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的开发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甘海云团队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成果荣获了第三届、第五届世界智能车大赛大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所在赛区一等奖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对汽车产业而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甘海云认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是重要抓手。
“现如今,智能网联汽车仍然面临极端工况下长尾场景问题应对的难题。这意味着自动驾驶在复杂且少见的情景中,难以科学应对,容易造成事故。”甘海云表示,但随着人工智能算力和大模型不断演进,这一状况将发生改变,“未来,我将围绕所学领域,关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来提升汽车驾驶技术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转化的能力和前景。”
让科研成果辐射带动更多企业
正如甘海云一直强调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及应用始终是他最为关注的。在2022年底,他加入了普汇电子这个团队。
自2023年5月投产以来,浙江普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类电机控制器以及电动车辆电子电器部件。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普汇电子目前聚焦服务本地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水泵、风机、植保清洗等领域的电机控制器业务。”浙江普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剑波认为,只有充分融入区域产业链条,拿出更多“拳头产品”,才能在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同时,推动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对此,普汇电子组建了以甘海云为首的20多人的研发团队。
“虽然控制器应用领域极广、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内在核心的技术却存在着互通。”甘海云表示。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他也始终发挥着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优势,带领企业、团队攻坚克难、共同实现成长。
“去年,在甘海云的指导下,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了一款太阳能水泵矢量变频控制器,对比同类外置控制器产品,体积缩小了50%,整机效率提高2%,价格直接下降了30%。”苏剑波告诉记者,这款产品也为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
硬件工程师陈灵世就是普汇电子的研发人员之一,1年前他刚加入这个团队。
“在甘博士的带领下,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原先存在的理论不足也得以有效弥补。”对于自己的成长,陈灵世很是高兴,“除此之外,甘博士在方案制定、实验测试等方面也经验丰富,做事方法也更加成熟高效,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陈灵世告诉记者,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时常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先前测试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发现电路板中未使用的MOS管会莫名损坏。”在发现问题后,陈灵世立马反馈给了甘海云,而甘海云则第一时间召集团队进行反复研究论证。
分析问题、集思广益、制定措施、实验论证……破难的路上,甘海云始终强调“一定要反复加以验证,确保不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也和他带队要求密不可分。
“科研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成功往往都是贵在坚持,胜在细心。”于是,甘海云在团队成立之初时便提出,要知道行业标杆技术;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甘海云对于团队如此,对于企业亦是如此。
“我们将始终立足企业优势,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未来,一方面继续服务好本地企业,帮助他们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围绕高端汽摩等细分领域,做好产品研发布局。”苏剑波和甘海云如是说。
回忆起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甘海云笑着说:“那自然是研发成果变成了产品。比如为一家大型车企主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方面进行技术架构开发,最终助力企业实现非常好的销量。”
记者手记:
今年年初,浙江省委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更加深刻认识到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的重要性。他们由于懂技术、善创新,在企业中有话语权,因而对企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创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式。以往,科研成果往往要经历等市场、等企业、等项目的局面。而科技型企业家自带技术和能力,在成果转化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通过技术“创造”项目和效益,无形中加快了成果落地应用的效率。
再比如,更加善于降本增效,更加注重现场管理。采访中的普汇电子,虽然是一家初创企业,但是成立之初便将业务领域向上延伸至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实现了产品的自主可控,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其从科研角度出发的高要求,也倒逼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也与许多相同体量的传统中小企业不同。
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旺盛活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优势的关键。而创新的主体来源于人才,重点在于成果转化,这些也更加印证了“三支队伍”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