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也是首次召开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一周年。提起生态话题,我们总会想起熟稔于心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之举。将优美生态环境“产品化”并合理高效变现,重庆有何新探索?
即日起,上游新闻聚焦重庆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策划推出《点“绿”成“金”》系列报道,展现美丽重庆建设在绿水青山间交出的生态答卷。
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
曾经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如今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说起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无论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还是前来打卡的游客,无不对这个曾经的“矿山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竖起大拇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猎神村靠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竹林资源,大力开矿、土法造纸,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的破坏,开采留下的矿坑残山,溪流成了污水黑水,皆如一道道“伤疤”,刻在了每一位村民心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封闭了矿洞、保护起竹林,在经历了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的巨大转变后,实现了矿山转型为生态示范的成功转变,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变现难”的问题。
关闭矿厂
唯有转型发展才有出路
“目前我们有4间客房,根本不够住!”8月12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猎神村4组的矿山咖啡馆。与一般城市街头有所不同,这个位于山林之中咖啡馆如同一个度假景区,不仅能品尝到醇香咖啡,还能在此KTV、游玩、住宿。
矿山咖啡馆。
得益于生意火爆,咖啡馆目前正在搭建新的8间客房,预计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之所以叫“矿咖”,便是因为它与矿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梁平区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负责人周亮指了指店门装饰,可以看见一个矿洞延伸出来了一条铁轨,上面还有着几辆黑色的拉矿车。只不过,矿车里装载的不再是矿石,而是向阳而生的绿植。
矿山咖啡馆。
原来,矿咖的所在地,就是一个石膏矿遗址。
猎神村的“开矿史”,还要从2000年前后说起。当时,当地发现了巨大的矿藏,一时间全村兴起开矿热,村民们也办起了矿厂、当起了矿工。无休止的开矿,让猎神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100多万元,全村九成劳动力围着石头转,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可是,矿石越采越深,村子的自然环境也逐渐被掏空。加上此前村民们利用漫山遍野的竹资源进行土法造纸,开采加砍伐的双重影响下,让猎神村出现了水土流失、地下水渗漏、河道断流、地质灾害等“并发症”。
灰尘笼罩,村民们不敢开窗,洗好在外晾干的衣服,都要掸一掸上面的灰才能放进衣橱。牺牲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需要猎神村找到答案。
2017年,梁平区委、区政府组织猎神村党总支到浙江安吉余村学习,参观了当地景区和民宿产业发展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大家深受启发。
“我们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东西,唯有转型发展才有出路!”干部们回到村子,挨家挨户走访,引导村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经过对关矿问题的激烈讨论,最终通过了决定。党员陈文武带头关闭了年收入1000万元的矿山,并在党组织和众多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陆续退股退工。
靠着壮士断腕的决心,猎神村的5座石膏矿全部关闭。这其中的一座石膏矿所在地,便成为了如今深受游客喜爱的矿咖。
寻回绿水青山
小微湿地群释放生态“大能量”
关闭矿山,只是猎神村蝶变的第一步。如何寻回绿水青山,成为了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当地划定6.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编制多规合一的猎神村村规划,开展矿区生态修复130余亩。梁平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关于龙溪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其中对猎神村近50亩的矿山塌陷区进行山地梯塘湿地打造。
近年来,梁平区创造性地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工作思路,在全国首创以“小微湿地+”为特色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模式。猎神村的这个矿山塌陷区,便通过利用山势、小溪、梯田、水塘进行人工微调,构建起100余个大小不一的梯级塘,并打造成为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更成为猎神村的“湿地银行”。
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
为何称之为“湿地银行”?走进这片小微湿地,便能找到答案:曾经的矿山开采留下的黑臭水体,因为关矿没有了污染源,经过梯级塘的层层过滤,水质如今已适宜植物生长。在一个个如同梭子状的梯级塘里,种植了莼菜、菱角、慈姑等水生经济作物,塘梗还栽植着多种经济果树。这让小微湿地在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调节小气候、水源涵养、野生生物保育等功能的同时,更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湿地银行”的称谓也因此而来。
通过有效治理,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也于2019年斩获艾景奖(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年度优秀景观设计),为全球小微湿地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旁,一处开矿时期留下的遗址。
通过关闭矿山,开展系统治理及生态修复,猎神村形成“一湖、三溪、千亩湿地、万亩竹林”的自然生态系统,如今当地森林面积8000余亩,成片竹林近6000亩,绿化率达90%以上,木本植物覆盖率65%,村子也恢复了昔日群山叠翠、绿竹成荫的样貌,河流水质从劣Ⅴ类变为Ⅱ类。
昔日矿山集聚的竹海,逐步恢复了竹林、山势、小溪、梯田、水塘和谐共生的自然面貌。
三产融合
村民们找到绿色“财富经”
寻回了绿水青山,来到村子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竹食品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美食宴,培育“百里竹海”“竹风湖”等绿色有机品牌,种植林下竹荪菌、药材等500余亩。猎神村的村民们也在绿水青山中,找到新的“财富经”。
运用林下种植农产品,村民们也纷纷开起“竹家乐”,靠着“全竹宴”,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来。
村民艾文胜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艾文胜和曾经身为矿工的丈夫,将自家民房重新装修,打造成拥有15间房的“竹家乐”艾林农庄,每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年纯利润就有30万元。
据了解,猎神村通过林下种植农产品,为当地特色农(竹)家乐近100个全竹宴菜品提供原材料,有效提升了竹林绿色农产品高附加值。
同时,通过发展壮大竹加工产业,猎神村引进竹加工企业,初步形成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竹餐具、竹帘等加工产业,培育市场主体172家。
围绕湿地保护,当地积极发展“湿地+”乡村旅游业,打造了猎神乡情馆、梯塘湿地、矿山遗址等多个景点,培育发展乡村民宿、竹家乐47家,让游客在亲近自然中,感受这座“矿山村”的完美蜕变。
有了民宿和“竹家乐”,起居和用餐就有了归处。如何更好的留住游客,则需要构建起更加多元的旅游休闲项目。
“猎神三巷”特色商业街。
“2019年,我们开始建设‘猎神三巷’特色商业街。”猎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宗寿介绍,猎神村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为契机,流转闲置房屋20余户,打造了三条集休闲、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巷。街巷引进了川渝两地的多家特色商铺,形成“三巷六坊九大碗”特色商业品牌。其中一巷以竹编、竹家具、竹工艺品展销、批发为主;二巷以餐饮、冷饮、休闲观光为主;三巷以住宿为主。
每到夜幕降临时,“猎神三巷”便能吸引到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加上精心打造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百里竹海·猎神景区”,让村民们也能够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解决了就业增收问题。
2019年-2021年,猎神村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到202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以上,当地村集体收入也由2017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34万元。
“猎神三巷”特色商业街。
村民收入来源由原来的矿山开采或农业种植收入转变为包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红、村民个人经营民宿等多元收入。乡村生态旅游业也带动当地3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全村人口增长至1300余人,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万元,比2017年翻了一番。猎神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用行动生动诠释“两山论”的深刻内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梁平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邹达富表示,通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猎神村的“堂屋”变“商铺”、“农房”变“客房”、“矿区”变“公园”、“竹林”变“景区”,真正在共建共享中实现“矿山”变“金山”。
上游新闻记者王梓涵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