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时光的丽水非遗丨“00”后男生爱上畲族彩带编织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8-16 18:21:13

畲族彩带,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信息,在编与织之间保留着数千年原始的“意符文字”,是一种“活”着的畲族文物。在遂昌县妙高街道后江村李家山自然村,有这样一位“00”后男生,每天爱“宅”在家里编织畲族彩带。两根耕带竹,一个耕带摆,一端系于腰间,另一端拴在门窗处,只见数条绚彩的丝线在他的指尖环绕翻飞,一条精美的畲族彩带便初见雏形,他就是雷俊宇。

编织彩带

软磨硬泡2个月,说服奶奶教他编织彩带

雷俊宇出生于2002年,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别看他年纪轻轻的,编织畲族彩带却已有六年了。

2016年10月,正上高二的雷俊宇在一次非遗集市上看到了畲族彩带,一下子就被这种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花纹所吸引。回家后,他开始了解畲族彩带文化。“畲族一直有织彩带的传统,它既是一种生活用品,也是年轻姑娘的定情信物。畲族姑娘到十七八岁时,会把自己编织好的彩带送给情郎,定下自己的终身大事。”雷俊宇说,随着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一被畲族人民作为裤带、腰带、拦腰带等使用的彩带,而自己亲手织一条畲族彩带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雷俊宇的奶奶雷土玉从1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编织畲族彩带。于是,他向奶奶提出跟她学习编织畲族彩带。起初,奶奶满脸的惊讶与不解:“这是我们畲族女孩子的传统手艺,你一个男孩学这个,怕是会被人笑话的。”奶奶一口拒绝了他的请求。

和奶奶一起编织

然而,雷俊宇并没有因此放弃,每天跟在奶奶后面,一边帮着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说服奶奶。“畲族彩带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带的传承不应该受限于性别。”雷俊宇说,“那时候,我差不多缠着奶奶快两个月,奶奶才答应教我。”

由于奶奶多年未编织彩带,家中已没有了编织工具,雷俊宇便上山砍来竹子,在奶奶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编织彩带的工具极其简单,一段一头尖一头平的竹片即耕带摆,两根长约20厘米的小竹棍即耕带竹,便组成了一个简易的织带架。

“虽然彩带编织看上去简单,但是程序很繁杂,有选框、凿档、架杆、定杆、配架、配线、整经、提综、织带、织纹、挑花等多道工序。”雷俊宇说,“刚开始学的时候,我简直是手忙脚乱,尤其是在编织花纹、图案时要用到很多种颜色的丝线,非常容易搞错。”

雷俊宇从最基础的“平纹”开始学,常常一坐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一个符号要摸索半天。就这样织了拆,拆了织,反反复复。在他看来,编织彩带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手工活,自己多练习,一定可以编好。因此,周末或寒暑假,一有空闲,雷俊宇就会编织起来。

从最初编织一条彩带耗时整整两个月到如今仅需三四天便能完成,从最初的边缘不平整、纹路粗细不一到如今的平整光滑、图案多样且精美,雷俊宇的编织技艺在不断练习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养了700多条蚕,尝试手工纺线编织彩带

“畲族彩带配色鲜艳,有红、绿、黄、蓝、青、黑等各种颜色与白色相间,根数随宽窄而定,一般十三根较为普遍。经线多则宽,经线少则窄,宽的有两寸多,窄的彩带不足半寸。纬线基本采用白线。不论带子的宽窄,穿梭编织花纹图案皆在正中的七根线上,其余的编织平面花边。”说起畲族彩带,雷俊宇侃侃而谈。

“传统编织畲族彩带以蚕丝线、棉线、苎麻线为主,有单独使用的,也有混合使用的。而现在的一般采用涤纶线。”雷俊宇笑着说,“这件围裙,是从我太婆手里传下来的,尽管经历了百年的岁月洗礼,两条蚕丝质地的围裙彩带色泽依然艳丽,细巧的花纹、精致的工艺依然让人赞叹不已。”

看着太婆的围裙,雷俊宇又萌生出一个自己养蚕纺线的想法。4月13日,雷俊宇在网上下单购买了蚕卵。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细细的,身上长满了细毛。雷俊宇细心地将它们安置在纸盒中,每天喂食新鲜的桑叶。

“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大概有700多条,前期蚕宝宝吃得还不是很多,后来越长越胖,每天要吃三四袋桑叶,家里后院种的桑树完全不够它们吃的。还好以前我们村很多人养过蚕,种了不少桑树,于是我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去采桑叶。几袋桑叶,一下子就被它们吃得精光。”雷俊宇说。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照料,蚕宝宝们就不再吃桑叶,陆续开始结茧了。雷俊宇按照奶奶回忆抽丝的步骤,一步步完成。他将蚕茧浸湿一小时后,放入铁锅中煮,这是一个脱脂的过程,表层的大部分丝胶脱落。然后是找出茧丝头,抽丝、绕线、清洗、脱胶、纺纱……“一个蚕茧大约可以抽出一千米左右长的茧丝,而彩带编织用的丝线要由好多根茧丝拉伸和加捻而成,才能增加其强度和韧性。”雷俊宇说,除去一些双宫茧,大概产出不到300克重的蚕丝线,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染成了八种不同的颜色。

很快,雷俊宇用自己纺的蚕丝线将自己美好的祝福编织进彩带,并做成围裙送给奶奶。看着孙子送的围裙,雷土玉既感动又骄傲:“这孩子心细肯钻研,喜欢收集一些以前的各式彩带,自己摸索织法,现在可比我厉害多了。”

纺线

不断创新,在线教学助力非遗传承

由于畲族没有文字,彩带图案色编织方法和技巧也没有文字的记载,仅靠一代代畲族妇女口口相传。现在,畲族彩带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无奈和尴尬。

随着年龄的增长,雷俊宇发现在同龄人中,喜欢传统工艺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喜欢畲族彩带编织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男生更少了。“刚开始有一些人会不理解我,那是因为他们对畲族彩带的了解不够。这也让我下定决心学好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因为对彩带编织的喜爱,雷俊宇不断钻研,技艺日渐提高,他开始学着前辈们尝试把汉字织进彩带。把文字织在彩带上,最难的地方在于“一点也不能错”,花纹可以“将错就错”,织成另一种纹饰,而文字却不行。每一个字和什么颜色搭配,每个笔画的落脚点在哪个位置,在编织之前,他都要了然于心。

201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雷俊宇编织了一条以红、黄色为主调,长2米余、宽10厘米,带有“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等字样的彩带。在60余天的时间里,他一根一线编织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我现在看到别人织的彩带,观察一下图案,就能知道怎么织的了。”雷俊宇满脸自信地说道。他不断推陈出新,将畲族彩带与现代生活的时尚元素巧妙融合,把畲族彩带装饰在简约的T恤袖口,也会将彩带与金属扣创意组合,改造成别具一格的手机挂绳等,让传统的畲族彩带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从上大学以来,雷俊宇便在网上售卖自己编织的彩带,也会在网上分享起自己的编织过程,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和关注。偶尔有人会找他下单定制专属彩带,还有一些人通过私信表示想要学习畲族彩带编织技艺。于是,雷俊宇开始在线教学,至今已有10多名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正在上大学的学生,有的是教音乐的大学老师,还有的是即将退休的阿姨。

雷俊宇会为每一个学生寄去自己亲手制作的编织工具,会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也会和他们分享每一条彩带上畲族符号的含义及编织方法。每当学生们编织出一条畲族彩带时,都会兴奋地分享给雷俊宇。而雷俊宇,内心比他们还激动几分。“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畲族彩带编织,而我也会一直编织下去的。”雷俊宇坚定地说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