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才明白,在本省上大学和在外省上大学的差距有多大,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啊! 高考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是人生的一次转折,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了这场考试。有人废寝忘食,有人挑灯夜读,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只有部分人顺利拿到高分。 不过,对于有些人而言,分不在高,够上大学就行。有些人选择跑到省外上大学,而更多人倾向于留在省内。 原以为高低之争在当年就已经有了结果,殊不知四年时光匆匆流逝,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这远远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当年我们都是因为什么而选择大学的呢?向往一个地方、想去沿海城市、这里更加发达、这边好吃得多,那里风景好,这里离家近…… 于是一个大致的位置出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但具体是哪里,还要看成绩和学校的排名来决定,这也是现在择校的正常现象。 择校首先要看的就是学校的名气,这就好像明星一样,知名度比较高一点的明星会更火一点,而知名度低的正相关,学校也是如此。 试想若是能进清华北大,会有多少人舍得放弃呢,就算是从我国的最西南边横跨大半个中国过来,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当然,更多人面临的是一大堆普通学校的选择,当成绩位于中间位置,那可选的学校就会有很多,毕竟都差不多。 而在这些学校里,多数人也会选择更加出名的学校,就算是在当地比较出名也行。 另外就是看学校的王牌专业,毕竟学校再出名,专业也是很重要的。这专业的选择跟未来的工作会有所联系,一部分人所选的专业就有可能是未来要加入的行业。 因此,若是能直接进入一个专业性较强,颇受业内认可的学校,那未来的就业之路也会更加顺畅,此时学校的名气就不如专业的认可度了。 但不管考虑得再多,对多数人而言去省内还是省外依然是个问题。 其实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学里普遍本地的学生会更多一些,这不是说本地学生优秀到能把学校给挤满,而是因为省内会规定招生计划。 按照正常而言,本地学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人数会更多一些,而剩下的部分招生名额才会分给外地学生,所以外地学生往往要挤破头。 另外就是,对于学生家长来说,让刚刚成年的孩子们自己去外省上学,多少会有点不放心。而学生自己的社会关系,比如亲朋好友,大多数都在省内,也会舍不得离家太远。 在省内上学的好处就是,如今交通便利,没事就可以叫上朋友们出去玩,也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在更熟悉的地方上学也会如鱼得水,很自在。 不过,去省外上学好处也不少。首先就是能锻炼自己,认识不同地方的同学,长见识。同时,若是自己家乡竞争比较激烈,那去外地发达的城市上学,以后的工作机会也会更多。 但同样的,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一些文化差异,去了外地,这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必有一场硬战要打,在外面受了委屈也只能通过手机跟家长诉苦,回家一趟很是不方便。 其实,去哪里上大学,一定要看自己对外来的设想。 若是生活在北京,那大概率是没必要去外地上学的,而若是生活在山河四省,那就可以考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不过这也只是小建议而已,在祖国大地,不管我们在哪里,都会有自己的机遇,只要努力依然能过得很好,想去外面很好,想在家里也很棒,不必过多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