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胡玫导演发长文痛斥部分针对电影《红楼梦金玉良缘》的批评,称该片是她平生投入心血最大的一部作品,欢迎并感谢所有意见,但她也注意到“有人使用AI虚拟数据群发1分点评”,有些账号似乎蓄意狙击该电影,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她表示已委托律师存证。
作为曾执导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等经典剧作的著名导演,胡玫的强势表态瞬间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部分网友对她“告黑”的行为表示支持,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利用AI评分去恶意打压作品,创作者有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也有不少观众表达了对电影质量的不满,认为这一版《红楼梦》改编得非常草率,缺乏美感,扭曲了原著的思想精髓,有网友表示:“用AI评分确实不好,我选择亲自打一星!”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胡玫导演对于“水军”控评现象的谴责和反击,无疑是对创作环境的一种积极维护。当下,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匿名性,给拿钱打分的“水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水军”通过操纵舆论、制造虚假评价等手段,人为影响作品的口碑,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正当权益,也容易误导广大消费者的判断,对影视产业发展,网络传播秩序,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评价权利都有负面影响,创作者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打击“水军”行为,是维护健康市场秩序的必要之举,理应得到支持。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电影《红楼梦金玉良缘》自宣传以来所引发的种种争议,并非全然是“水军”所为。从预告片花时,秦可卿穿着过于性感,被认为是有失传统美学的内涵,到如今上映后,观众对于演员外形气质与经典人物不符,剧情改变碎片化、堆砌“名场面”等问题也有诸多批评,演员路演时解读角色的部分言论,也显得对原著研读不深,解读略显肤浅。这些批评中,不乏真实的观影体验和个人感受,虽然可能会显得尖锐甚至刺耳,却是创作者不可回避的真实反馈。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瑰宝,千百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每次重读总能给人不同的精神震撼和美学熏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百转千回,让人钟情而珍爱。所以《红楼梦》的影视化是非常困难的,尤其还是87版电视剧珠玉在前,再想翻拍的话,不但需要创新,更需体现出创作者仔细阅读原著,领会故事和人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表演和镜头美学去呈现情节背后的深刻寓意,击中观众的心灵。但是,从目前释出的片段以及观众反馈来看,这版《红楼梦》,离多数观众的期待还有距离。
因此,坚决打击“水军”的同时,创作者更应有勇气直面观众的评价,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应视为宝贵的财富。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观众的批评,往往能够直指作品的软肋,帮助创作者发现不足,进而在后续的创作中加以改进。这种勇于直面批评、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才是推动文艺创作不断前行的关键所在。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辨别真伪、区分善恶,也是身为创作者的必修课。不能放任自己的作品被恶意攻击,但也不能只听好的,不听坏的,一看到批评就认为是“水军”。锻炼出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倾听并思考观众的声音,始终应当是创作者不变的追求。
作为普通观众,对于文艺作品当然有评价的权利,但是在评价影视作品时,也应当基于剧情、表演、制作质量等客观情况进行,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避免情绪化地发表过激言论或进行人身攻击,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感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大家共同维护一个理性、客观、真实、开放的评价体系,体现出对创作的关注,对观众的尊重,相信真正的精品力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经得起观众的评价。
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评分网站的评分和评论,这个理性中包括评分网站对创作的尊重、影视行业对艺术的敬畏、每位观众对表达的自律。唯有各方力量良性互动,评分网站的评分和评论才能在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大众理性观赏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所以演员对角色都不理解,咋演
这不是红楼梦,这是妖梦,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