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鉴赏家》讲述的是关于知音的故事。开篇交代两个人物,大画家季匋民,鉴赏家叶三。
说是鉴赏家,叶三却只是个卖果子的。他与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专门给大宅门送果子。送去的果子也不是普通果子,全是自然成熟、精挑细选的时令果子。
季匋民也跟别的大画家不一样,他画画有个习惯,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这水果,就是叶三送来的。
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唯独叶三例外。叶三喜欢画,给季匋民亲自送来果子,还会给他磨墨,看他作画。
叶三赏画,从不瞎评论,要是季匋民问叶三画得如何,叶三总能用一句话说出好在哪,这让季匋民对他另眼相看。
偶尔,叶三还能为季匋民点出画的错处。
有一次,叶三给季匋民送了一大把莲蓬,季匋民画了一幅墨荷,上面有好些莲蓬。画完,又问叶三画如何。
季匋民画的是白荷花,大莲蓬,按照常识来说,“红花莲子白花藕”,季匋民显然画得不对。经叶三指出,季匋民恍然,又画了一幅红莲花,并题诗一首:“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两人亦师亦友,志趣相投,互相为对方着想。
叶三给季匋民送来的果子,向来挑最好的。叶三两个儿子长大,已经是大布店的“先生”,劝叶三退休,享享清福。叶三不同意,他说:“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就是季匋民。
季匋民很佩服扬州八怪里的李复堂,叶三在季匋民那里见过不少李复堂的画。有一天,叶三在贩果子时,见到李复堂的画,便和主人家换来,送给季匋民。
季匋民送给叶三很多画,画上通常题了上款。有时又特意不提上款,跟叶三说,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不过,叶三将季匋民的画全都收到棺材里。哪怕季匋民死了,画价大增,很多人来找叶三买画,叶三也不卖。儿子们遵照叶三的遗嘱,将季匋民的画和叶三一起埋葬。
这个故事的文风,一如往常的作品那样平淡质朴,将一个画家和鉴赏家之间的往来娓娓道来。
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明显的主题,好像就仅仅是讲述了季匋民与叶三两人各自的日常生活,以及两人之间的交情。
但其实,这篇文章里讲述了很多生活之美。
1.乡情美
叶三买卖果子,与种果子的园主和买果子的人家关系都很好,如亲家、朋友一样亲密。他给大宅门送果子,从不说价,主人家也从不亏待叶三,有时当下就给钱,有时等到节下再给。
这说明了县里四乡八镇、邻里之间民风淳朴,和睦相处,人们大多是真诚善良之人。
2.风俗美
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这篇文章里面出现了很多关于文化风俗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文化风俗之美。
地域不同,时令果子也不同。汪老在文中用了很长一段话,介绍了当地的时令果子,立春前后有青萝卜,端午前后有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菊花开过卖金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和山药等等,将一年的时令果子一一道来,令人大开眼界。
布店伙计穿得都很好,什么料子时新,就穿什么料子。因为他们是布店的门面担当。顾客来买布,通常指着店伙计,照着他们身上的布料来一件。
叶三马上就五十岁整生日,家里商量着要给老人家做寿。叶三拒绝了孩子们的孝心,只要求打一口寿材。当地的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好,寓意添福添寿。
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上面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泽之”是季匋民给叶三起的字,“三兄”是因为古人风气,以排行称呼。
有一位日本人远道而来,专门到叶三这里看季匋民的画。日本人十分虔诚,看画前“要了清水洗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才展开画欣赏。
3.人心之美
季匋民是大画家,叶三只是一个卖果子的,季匋民并没有因此看不起他,还将他引为知己。因为叶三懂他,也懂他的画。
叶三身份卑微,却不卑不亢,对着大画家季匋民,从不阿谀奉承,懂画也不充内行。他看季匋民作画,是真的喜欢画、懂画。
季匋民送给叶三很多画,甚至也告知叶三,画可以拿去卖。可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叶三也没有卖季匋民的画,甚至叶三死后,他的儿子还遵照遗嘱,将画和叶三一起埋了。
不管是叶三,还是叶三的儿子,都没有贪图富贵卖画。叶三是本着自己对画的喜爱,对季匋民的尊重和感情,把画留在身边。他的儿子则是本着孝心,完成父亲的遗愿。
结语
人生中的美很多,《鉴赏家》里面处处展现着生活之美,风俗之美,人性之美。
故事之中,季匋民死后,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他四季八节,还是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张九龄在《送韦城李少府》里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叶三和季匋民阴阳相隔,何止万里。但叶三待季匋民如初。在叶三的心里,他与季匋民的情义从没变过,也不会因为季匋民不在而消减。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得友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