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自贡荣县长山镇平滩村党员、村妇联主席,今年54岁的“新农人”黎红蹲在金灿灿的稻田边,随手撩起一把沉甸甸的稻穗,“今年亩产1100斤以上的干谷子不成问题,再等3天收割机下田收割再烘干。”黎红说。
在稻浪翻滚的田边,黎红掰起手指算了一笔水稻种植效益账。机耕、机插、机收、种子、肥料、农药、部分人工等等,一亩的成本就要1440元左右;今年是丰收年,平均亩产约1100斤干稻子,按市场价每斤1.3元计算,能收入1540元;除去成本加上种粮大户补贴,一亩大约200元的效益。
种粮效益低,为啥坚守?春播秋收四季辛苦,为啥不放弃?新农民高投入,愿景是什么?酷暑下的稻田边,黎红回答了3个“必答”题。
黎红低头瞟了一眼胸前那枚党徽说:“我是党员,我该作示范;说我是村干部,我有责任。因为,年轻人觉得种粮‘毛多肉少’没效益,不如打工挣现钱。但是,你不种粮我不种粮,哪个种粮给我们吃?所以,哪怕没有效益,土地也不能撂荒,我的初心和责任,就在这205亩稻田里。”
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满脸坚毅地回答第二“题”:“选择了种地,就不要说辛苦,古人都说了粒粒皆辛苦。今年春天育秧时春寒陡峭,我手指被冻得像红萝卜一样,但我不会说放弃;幼苗管理的30来天关键期,我天天去苗地‘察言观色’,生怕秧苗不适应‘过山车’一样的天气;病虫防治更是起早贪黑,从药水配置到每一块稻田无缝防治,我都亲力亲为,再等几天就要头顶酷暑秋收归仓了。”
10多年来种地200多亩,黎红年年重复种粮的艰辛,年年从容对待寒来暑往。她说,不能吃苦,就意味着土地的荒废。
“不仅要种好‘责任地’,还要起好带头示范,比如今年就帮助周边群众‘工厂化’育秧800多亩,预计帮助村民机收水稻400多亩,已经帮助种粮大户烘干稻子100多吨。只要我不倒下,我就会把粮食种好,让自己有饭吃,让打工挣钱返乡的村民能吃上我的大米。”黎红这样朴实地回答了第三“题”。
除了精种粮食,黎红夫妻俩也在这片稻田里和稻子收割后做了一些增收的“文章”,“你看嘛,稻田里还有龙虾,当前也正以18至20元一斤的价格批发。今年龙虾已经卖了近60万元,利润约10多万元;其二,投入资金建了水稻烘房和大米加工坊,能使每斤稻子增收2角左右,22多万斤稻子增加效益4万元左右。”(蒋兵、谢思语、梁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