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入职两周后,学校给他安排了一次讲座,主题是“科学认识压力”,59个名额很快被学生们抢光。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挺能讲的”老师。
每次上课,坐在轮椅上的陈斌都会提前到,不想因为自己的特殊让学生等他。
小时候的陈斌。
他出生于广东惠州一个普通家庭,7岁时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这是一种罕见病,会使人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12岁时,他丧失了行走能力,但他和父母没有放弃,完成了一场人生逆袭:19岁考上中山大学心理学系,23岁进入清华大学读博,30岁回到家乡成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一名心理学教师。
一位学生说,陈斌讲课很认真、很有耐心,课程内容很丰富,会用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解。
如愿回到家乡,陪在父母身边并成为一名高校老师,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和教学,陈斌对如今的工作、生活很满意,也很感激这一路上帮助他的热心人。
陈斌的故事曾被媒体多次报道,鼓舞了很多人。少年时,他曾在日记中写下,“命运为何对我如此不公?”他说,后来他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你只要比一般人稍微努力一点,你就会成功。”这激励了他,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
陈斌向澎湃新闻表示,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会长期关注罕见病群体,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亲身经历,为这一群体带去温暖与希望,改变外界对他们的偏见与误解。
最近,陈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他的一个课题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了。
在陈斌眼中,是妈妈把他“背”进了大学。
“妈妈背着我上学”
7岁那年,陈斌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这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性疾病,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文章介绍,DMD活产男婴发病率约为1/5000-1/6000,我国每年有400-500例DMD男婴出生,累计患者7万-8万人。该病会导致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还可能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骨骼、呼吸和胃肠道等部位的病变,严重的危及生命。
年幼时的陈斌不懂,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战胜病魔,他每天坚持跑步、骑车,期待自己能彻底好起来。
陈斌的家庭很普通,他患病后,母亲没有工作,专门照顾他,全家经济来源靠父亲,父亲什么活都干过,进厂打工、送货、搬运、开出租车、当保安……
陈斌说,在早期,由于对疾病缺乏认知,治疗走了很多弯路。他曾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四肢和躯干被扎300针左右,但这种治疗并没有让病情好转。
12岁时,陈斌彻底丧失了行走能力。刚开始,他还期待着第二天就好,就能走路了,但他一次次失望。当时,他们家住5楼,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都要母亲李惠云背。每背一趟,李惠云都要休息好几次。
靠着坚持,陈斌的上学之路没有中断,母亲把他“背”进了大学。2012年,陈斌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录取,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被外界熟知。
2016年,他以总评排名专业第一的成绩,经保研成为清华大学的直博生。读博期间,他曾荣获清华大学2019年学生年度人物。
陈斌说,在求学道路上,学校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如高中时,学校特意把他的教室调整到楼梯口,还腾出一个房间作为他中午的休息室;在中大和清华,学校都为他们母子安排了一间宿舍。
“即便疾病禁锢了我的身体,但拥有家人与朋友的关爱,我的梦想一样可以展翅翱翔。”陈斌说。
陈斌正做康复训练。
30岁回到家乡当心理学教师
2023年,陈斌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他很早就在想,自己能做点什么。
进入高校,成为一名心理学教师,能兼顾科研和教学,是陈斌想到的最理想的工作。他投了一些简历,也得到了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关注,但没能通过面试。
同年年底,机缘巧合之下,陈斌成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一名心理学教师。据惠州日报此前报道,该校党委书记钟文宇看了陈斌的简历,了解他的情况后,当时就被他的经历感动了,“陈斌的经历本身就非常有教育意义,如果他能到我们学校来当老师,就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校生2万多人,是惠州办学规模最大的职业院校。对于陈斌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可以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还回到了家乡,可以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找到工作后,陈斌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几经波折最终找到并开始工作,打开了人生新篇章。”
为了方便陈斌工作,学校对他日常教学、研究、办公和生活的地方都做了无障碍改造,如增设教学楼的轮椅坡道,将原有坡度过大的坡道进行坡度改小;在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改造无障碍卫生间;办公室改变桌椅布置便于轮椅通行;一个报告厅配备便携无障碍坡道便于陈斌上下讲台等。陈斌透露,当时每个地方进行改造前都征询过他的意见,改造后他也实地去观察过。
目前,陈斌在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每一次到教室讲课,都有人在背后默默支持。”陈斌说,由于四肢肌肉无力,他无法独自去启用教室里的话筒、音响、屏幕等设备,所以每次上课前都需要有人帮助打开这些设备。
肌肉无力带来的另一项教学挑战是,他坐着轮椅,上课时缺少丰富的肢体语言,他通过在课程内容方面下功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陈斌的学生梁秀梅告诉澎湃新闻,陈斌来上课不太方便,但每次都会提前到达,“什么都提前准备好”,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而要学生来等他。而且,陈斌的每节课,内容都很丰富,尽管一些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也没有认真听讲,但陈斌还是很有耐心,认真讲解,并通过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解。
梁秀梅记得,有次上陈斌的课,讲到人际关系。那会儿她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她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处理,陈斌刚好讲到了对应的心理和处理方式,这让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好地理解了情绪的起源、表达和调节。
在学生的印象中,陈斌时常面带微笑,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大家。“正当没有信心的时候,想到老师的经历,这么艰苦都熬过来了,那我们这种条件为何不去拼一拼?”梁秀梅说。
陈斌说,在患病早期,他们对罕见病的认知很有限,没法通过网络快速去查找病症信息,只能依靠电视播放的新闻、看病过程中的医生、其他病友的家属、书店里的医学书籍等渠道,一点点地获取信息,非常低效。
陈斌的病,让他的肌肉力量一步步减弱,从而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这给他带来很多困难,比如翻书困难、写字慢,影响学习和考试;穿衣、洗漱等生活琐事,都需要他人辅助才能完成;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导致出行不便,影响日常社交。
作为一名罕见病患者,在社交中,陈斌还会遇到一个“小尴尬”,自己经常需要向他人解释,他的疾病会给他的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他举例说,第一次认识一个人时,通常需要握手问好,但因患病,手部的力量缺失,无法主动伸出手,这时他会担心,害怕没有及时解释,会让他人产生误解,认为他是一个不礼貌的人,或者瞧不起对方。但是,在社交场合,突然向别人“科普”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常常也会导致气氛尴尬。
陈斌一直在努力,让大家更加了解罕见病群体。在大学期间,他就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活跃于中学、社区、医院,传播心理学知识,为有需要的人解答生活困惑。他还到全国多个城市参加教育公益项目,用经历和知识帮助学生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奋进的心态。
“相比于过去,社会对罕见病的认知程度是越来越高的。”陈斌告诉澎湃新闻,大概5年前,他参与过一个罕见病公众意识的调查宣传活动,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80%的人愿意帮助罕见病群体,大约同样比例的人认为罕见病患者面临着健康威胁、公众的接纳态度等多种挑战,但在关于罕见病基本知识的调查中,比如罕见病的诊断、整体发病率、药物可及性等问题上,受访者的回答正确率只有50%多。
那时陈斌就意识到,社会对罕见病的认知比较“感性”,在“理性”上仍需加强。人们能够感受到罕见病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但不清楚罕见病群体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结合自身的情况,陈斌说,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需要在疾病诊治、康复、社会参与等方面得到外界的帮助。罕见病的治疗康复费用往往较高,而且能够诊治特定罕见病的医院和医生较少,很多罕见病患者需要异地就医,因此很多罕见病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需要完善针对罕见病的医保政策。此外,罕见病患者的身体状况特殊,需要辅助支持,一般的出行规定、体检标准、考试流程规定等,会把罕见病患者排除在外,让他们难以融入社会。他希望,相关政策规定能够针对罕见病群体灵活调整。
成为一名心理教师后,他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为罕见病群体带来温暖和希望,让公众更加了解罕见病群体,消除公众对罕见病群体的偏见和误解。
陈斌希望,今后加大对罕见病的宣传,特别是对罕见病基本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让公众更加理解这个群体的处境。
近年来,陈斌一直都在关注DMD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基因治疗的发展很快,让我觉得治愈DMD的疗法可能就要问世了。”陈斌说,2023年第一款DMD基因疗法药物在美国获批准上市,虽然这种药物不一定对他的情况适用,但这一消息仍然让他感到振奋,因为这让他看到了人类攻克DMD这种疾病的希望,并且自己愿意相信DMD患者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陈斌参与公益活动。
“他能够学有所用,我也放心了”
年少身患重病,并丧失行走能力,还能像学霸一样,一路逆袭。很多人被陈斌的故事所感染,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开始被确诊的时候,我们是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当时无法接受这样的疾病发生在我的身上。”陈斌说,大多数罕见病患者家庭一开始都会无法接受,怀疑诊断结果,之后会承认事实、感到痛苦,不断寻医问药,最后振作起来,面对现实,想办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学会应对疾病的挑战。
患病以后,陈斌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除了自身的坚持和努力,也和父母的付出分不开。母亲李惠云曾说,“儿子,你不用害怕。只要你还想上学,我都会陪你上学,背你上学,我为你保驾护航。”陈斌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底。
母亲的背,支撑着陈斌日复一日的上学路。陈斌说,“我觉得给我最大支持和鼓励的就是我的母亲。”经媒体报道后,李惠云的事迹也备受关注,她荣获了“2012年度感动广东十大人物”、第四届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接受采访时,陈斌多次说,在对抗病魔时,自己依靠父母、亲朋好友、身边人的关爱,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用这种方式保持心态。
陈斌双手的力量正在缓慢地丧失,以前能正常写字,现在握笔都有点困难了,但好在能正常用电脑。陈斌说,他每年都会复查,医生也认为他目前的情况保持得很好。
陈斌非常重视康复运动,这是他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他觉得,不管做什么,都得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他做事,会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事项,并尽可能提高效率。
如今,陈斌的心愿是,好好工作,回报社会,并多存点钱,回报父母,想早点买一个属于全家的房子。母亲李惠云表示,“现在陈斌有工作了,能够学有所用,我也放心了。”
“陈斌这么努力,给了我们这么大的希望,以前再辛苦都值得。”陈斌的父亲陈远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他们总是聚少离多,现在有点苦尽甘来的感觉,“有时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到楼下散散步,我就感觉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