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校”“所需+所能”双向奔赴,常州武进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8-23 15:21:48

8月21日,“向新·向未来”创新创业邀请赛将武进能量与南大智慧再次汇聚到了一起,45个来自南京大学的项目在常州武进“神仙打架”,上演精彩路演。最终,“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等3个项目获一等奖,“CAXCAD光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等9个项目获二等奖,“国产替代纳米探针级晶圆检测光设备”等15个项目获三等奖,获奖项目分别获得8万元、5万元、3万元的现金奖励。

“从0到1”,搭建创新舞台

颁奖仪式上,“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项目负责人孙斌捧回了一等奖奖状。该项目突破外延生长和倒装键合工艺限制,开发短波红外芯片。“市场上InGaAs芯片的探测波长为400~1700纳米,而短波红外芯片的探测波长超过2500纳米,应用市场也随之从军工、工业领域拓展至民用市场,这将是一片新蓝海。”孙斌介绍。

“项目已推进至硅基集成阶段,一旦制成样品,将迅速落地。”孙斌坦言,基于武进良好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这里成了团队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期待赛后进一步对接。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从0到1”的原始创新。“项目招引抓‘大’不放‘小’,把‘100到∞’的规模化项目之外的‘1到10、10到100’的转化期项目吸纳进来,以‘育苗成林’的心态静待‘一鸣惊人’。”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卫星表示。

坚持“谋在先、干在前”的工作思路,今年,区科技局重点打造“向新·向未来”创新创业邀请赛,围绕特色产业、重点高校开展各类专场活动,聚焦智电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碳材料“五大产业名片”,氢能、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先发领域,菜单式筛选科研成果,最大程度确保高校科研成果和武进科技发展需求相匹配。

双向奔赴,拓展校地合作

系列邀请赛首场,即是南大专场。事实上,武进与南大结缘已久。2006年9月,南大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加速“产学研”融合。去年12月,武进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用,聚焦“国家攻关所向”“武进产业所需”“南大科创所长”,实现校地“双向奔赴”。

“在这片沃土上,定能结出更多未来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培养更多有战略眼光的科研和产业人才,破解更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助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表示。

“双向奔赴”之路,越走越宽。本次邀请赛上,“固态电池电解质粉体材料”“无介质空气成像”“光学加速度传感器”“CAXCAD光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等项目签约落地武进,首批入驻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

“武进政府对科创项目的扶持力度以及当地良好的创新生态,打动了我们。”南京大学工程博士、“CAXCAD光通信系统仿真设计”项目负责人赵伟星坦言。

目前,我国以CAD为首的工业软件90%以上的市场被欧美企业所占据。“经过5年研发,国内首款CAXCAD光学设计软件问世,产品核心的光学系统参数可以兼容国外同类软件,并且在成像镜头领域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覆盖率。”赵伟星表示,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的30多个博士、博士后组成团队,牵手武进,将加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程。

落地生“金”,加快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需要平台与资金双轮驱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邀请赛三等奖以上项目将获得“龙城英才计划”优先推荐权,并取得30万~500万元的创业资助。

厚植创新孵化沃土。记者从区科技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国家级孵化器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2家;省产研院专业所5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2家。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二期等一批科研平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根据计划,今年我区还将定期赴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上海等科创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城市与高校,所需与所能,只有校地企联手,一体化布局产业、技术、人才、平台,才能锻造更多新质生产力。”张卫星说。

(季云记者张可馨徐晶玮摄)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