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武德充沛到了何种地步,
这么跟你说吧,有一个非军事机构,各种37高炮,单管的双管的55式65式,数量不多也就几千门,还有各种型号的皮卡火箭炮,甚至还有飞机和卫星,
74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准备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准备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增雨火箭弹他们如果去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足以影响军力平衡的存在,他们不是军队胜是军队,和平时期催老天下雨,战争年代劝敌人投降,他们就是中国国家气象局。
你是不是觉得气象局也就发布发布天气预报,需要的时候打几枚碘化银增雨弹?
你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天气研究可是关乎国防的重点学科,其中有一个分支名字直接就叫军事气象学,专门研究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和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甚至可以运用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制造有利于己方不利于敌方的气象条件,
利用气象条件作战最著名的战例当属诸葛亮借东风,事实上包括广岛长崎两枚原子弹的投送在内,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天气都扮演着战争胜负手的角色。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拥有着深远的历史,它的前身是与共和国同岁的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之初完全是一个军事机构,主要服务于国防领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气象局逐渐转变为民用机构,其使命不仅仅局限于为我们提供日常天气预报,更承载着国防安全和人民生活保障的重大责任。
曾有人形容中国气象局拥有超过7000门高射炮和8000具火箭炮,每一枚蓄势待发的炮弹都曾经是实打实的军火,为了收复或保卫而生,只是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它们才委身于村镇或街道,成为一场大雨前的决战兵器对天宫开战,
作业中的37mm人影高炮人影火箭弹发射中但它们也保持了民用科技的质朴,一辆东风皮卡就能承受住火箭上天的后坐力,两位村干部就能完成发射的全部操作,这样的火力,龙王他老人家来了都得喊一句“高手”。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但在我看来这种比喻其实还过于含蓄,气象局在保障国家气象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显然还远不止如此,
以人工影响天气为例,在长期的人工增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应用,还在国际上积极分享技术,助力其他国家应对气象灾害,
2015年,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的SY-400制导火箭弹成功穿越台风“彩虹”中心,采集到台风中心的珍贵资料,这一举措被誉为军民融合的典范,体现了气象减灾应用的创新和探索。
那么这个民用机构的充沛武德是如何炼成的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空袭,于是防空成为了国家安全头等大事,
为了有效抵御空袭,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防空力量,早期三位一体的国土防空体系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包括人民防空、要塞防空和野战防空,而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高炮部队,
服役中的74式37mm双管高射炮这些部队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曾经参与过广泛的“三打三防”训练,也就是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核、防化、防生物,确保国家的防空体系稳固可靠。
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更先进的导弹防空系统取代了数量庞大的高炮,那么这些从部队退役下来的37炮何去何从呢?
它们一部分被封存起来成为国家战略储备,剩下的就被分配给了各地气象局,身份也从防空高炮变成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炮,简称人影高炮。
中国气象局作为我国气象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以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实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构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气象安全防线,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国家安全为己任,无论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探索,还是在国际气象服务中,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火箭炮:一种是其他国家的火箭炮;还有一种就是中国的火箭炮。大名鼎鼎的卫士2火箭炮射程达到480公里,什么概念?如果部署在福建沿海,弯弯都在射程之内,部署在山东半岛,可以给南韩送正义。不过我们自己好像不用,基本是外贸产品。这种制导系统的火箭炮可以当战术导弹使用了。
[汗]高炮放平,军事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