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共享用户数据侵权吗?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释法

南方都市报 2024-08-27 17:09:05

南都讯记者黄莉玲8月26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包含一起企业间共享个人信息案件。该案明确了企业间共享个人信息需征得个人单独同意的具体认定标准,为企业保护个人信息和规范数据利用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

据悉,原告吕某是某汽车报价软件的注册用户,被告某信息技术公司是该软件的运营者。

吕某在使用涉案软件过程中,软件跳出奔驰E级报价弹窗,其中用灰色小字体标识“经销商将致电您提供报价,请注意接听”。吕某点击了醒目的“立即查看”按钮,点击接受后发现被告将原告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向奔驰经销商进行了共享和传输。此外,吕某还收到了别克和广汽本田4S店的营销电话。

吕某称,自己未向软件之外的第三人汽车经销商授权允许其访问原告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也从未浏览和访问别克、本田品牌汽车,但接到了奔驰、别克和本田4S店的营销电话。

吕某认为被告未经同意,向第三方提供、共享、传输和买卖自己的个人信息,侵害了其个人信息,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1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收集原告个人信息并将其提供给奔驰汽车经销商的行为已获得原告单独同意,未侵害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

本案中,涉案软件对于将向经销商提供手机号用于询价的处理行为向用户进行了告知,且用户可在该页面选择是否使用“询底价”功能,以决定是否对其手机号进行授权。北京互联网法院结合上述事实认为,涉案软件的该项授权同意页面符合《民法典》关于处理个人信息告知处理范围并征得同意的要求,原告据此主张被告获取同意无效、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诉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不过北京互联网法院也指出,被告收集原告个人信息并将其提供给别克、本田汽车经销商的行为,未尽到知情同意义务,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

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应征得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的单独同意。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根据被告提交的后台数据显示,原告在3秒钟内存在分别询问别克、本田两种车型价格的操作,1秒内2次询问本田车型价格的操作,不符合人为操作的常理。此外,询价的IP与原告认可的询价行为的IP地址、备注姓名均存在不一致。

因此,北京互联网法院难以认定原告已经充分知情,并自愿做出同意;而被告在缺乏原告有效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将原告手机号提供给第三方经销商,未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应征得明确同意、单独同意的规定,构成侵权。

最终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元。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