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贾平凹出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属于秦文化和楚文化过渡之地,他的作品糅杂了北方的豪放和南方的灵秀。他生活在秦岭一带,他的作品也与这个地理带密切相关。就像湘西之于沈从文,上海之于张爱玲,东北之于迟子建,阿勒泰之于李娟。可以说,秦岭是贾平凹“文学版图”中的主脉。
几十年来,他一直书写秦岭中生发的故事,人的生老病死、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自然的神秘阔大。贾平凹说,“写秦岭就是写中国。”从秦岭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到沧桑巨变,从山水草木到飞禽走兽,从秦岭里的商州到整个秦岭,贾平凹的秦岭书写,构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他也因此被文学评论家王德威誉为“当代三秦书写第一人”。
近日,作家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集《平凹秦岭故事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这套小说集分为《蚁神》和《赤日》两册,收录了贾平凹1980年代以来创作的20个地道的秦岭故事。这些故事流光溢彩,摇曳生姿,其中隐含了贾平凹这位文坛名家的创作密码。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平凹秦岭故事集》中两类人物形象格外鲜明:一类是身怀奇技而隐忍求生者,他们虽然生活在尘埃之中,却能独善其身,坚守自我。《沙地》里的外地武师茕茕孑立,不为利益所诱;《梅花》里的画师在特殊年代里依然傲骨铮铮,绝不媚俗;《库麦荣》中的剪纸艺人在剪纸时充满了爱,“库麦荣不知道诗是什么,她竟然忘却了日子的艰难和琐碎……”
在众声喧哗的生存图景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人性的复杂,人物塑造的立体与真实使小说更显张力。或卑微,或热烈,或坚忍,或昂扬,作者对他笔下的各色人物大多是宽容的,他体谅每个人的生存处境,因为历史并非总是金戈铁马的宏大场面,也容纳着小人物的生死悲欢。
在《平凹秦岭故事集》里,关于秦岭地理景观的描述几乎见于各篇之中,洋溢着秦风楚韵:陕南有个地方,四面都是山,长满了青竹、红桃和高高低低的白桦,中间绕着一道河,终年流着浅浅的水;岸北岸南,相对错落着一片房子,这就是商洛镇,秦岭深处的一个出了名的好去处。(《好了歌》)
贾平凹的作品语言向来为人称道。古典文学修养注于笔端,遣词造句讲究,又似信笔闲话,古典意境和现代情致巧妙融合,极见功力,被学者孙郁称为是“旧式文人的气脉在此延伸着”。比如《人极》中这段文字,“其时夕阳收尽,满河已退苍黄,水声之外,一切俱寂。正念叨木料价值,忽闻风起萧萧,崖湾下河芦偃折有声,注念间,风声渐近,身后毛柳摇曳,俄而河面出现一黑物,浮浮沉沉而下。思未定,那黑物急到崖下,铿锵一声,触崖石又旋转而去。”充分体现了贾氏文气十足的语言风格。
受秦岭“秦头楚尾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长的历史文化滋养,贾平凹的小说地域色彩十足。内容多以秦岭本事为素材外,小说中随处可见秦地口语、方言,既平易朴素,又鲜活生气,富有民间气息和地域特色。民间乡野文化与传统士大夫文化融会贯通,一俗一雅,一质一文,形成了贾平凹小说语言独一无二的气韵。
(湖南文艺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