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谢杰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嘉陵江从南充穿城而过,让川东北的南充有了青山碧水的城市底色。
8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南充市嘉陵江(南充段)美丽河湖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充将嘉陵江(南充段)岸线保护与修复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护“母亲河”,绘就“人水和谐”美丽画卷。
生态环境监测:
鱼类种群增加至72种
入秋以来,南充持续高温,这让嘉陵江边纳凉,成为一种城市常态现象。不少市民走出家门,在嘉陵江边,看江水悠悠,看两岸山水人城共生的和谐美丽画面。
美丽江景背后,嘉陵江南充段生态环境究竟如何?四川省南充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何财元,用一组数据给出了解答。
“南充全流域整体推进嘉陵江(南充段)美丽河湖建设,今年7月成功获评第二批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何财元介绍,南充市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两年攻坚行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7户,引进8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划定嘉陵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84公里,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行动,人工增殖放流胭脂鱼、白甲等珍稀鱼类1256余万尾。
通过健全长效机制、统筹“三水共治”、优化治理体系等措施,嘉陵江(南充段)水环境质量更加“优良”、水生态岸线更加“柔美”、水生态价值转化更加“彰显”。嘉陵江(南充段)6个国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调查到的鱼类物种种群数从10多年前的40种增加至目前的72种。2023年自然岸线率达95.13%,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1.7%,国、省生态文明示范县3个。创成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创成国省级绿色园区5个、省级生态环境法治示范园区2个。
水生态环境保护
多方联动织密河湖守护网
守护美丽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是重点。在南充,又是怎样织密河湖守护网?
在落实河湖长制和水资源保护方面,南充市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蒲蛟介绍,南充注重强化水资源红线管理,建立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强化嘉陵江干流10个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日均满足率达90%以上。注重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制定嘉陵江等5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完成99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大力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整治,恢复嘉陵江岸线58公里,复绿面积3000余亩。注重强化河湖长制统筹合力,建立健全四级河长工作体系,实现全市河流四级河长、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全覆盖。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主要围绕‘四个提升’:提升化肥农药利用效率、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效率、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农膜回收利用效率。”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华明介绍,目前,南充已创建化肥农药“双减”示范区59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资源率达92.8%,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27%,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7.27%。
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管网建设方面,南充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排水科科长李戈介绍,2024年上半年,南充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8.21%,居全省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平均进厂BOD浓度达到126.57毫克/升,居全省第四。
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完成98.1%
嘉陵江南充段,长约300千米,干流流经南充境内阆中、南部、仪陇、蓬安、顺庆、高坪、嘉陵等7个县(市、区),生态价值、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2015年,南充市正式实施《嘉陵江南充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5年)》,以全面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为目标,着力构建“一廊(嘉陵风光生态走廊)四带(蓝带、绿带、风光带、产业带)四区(阆中、南部、仪陇—蓬安、南充城区)多点(特色景观亮点)”的绿色生态空间。
目前建设情况如何?南充市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家明介绍,目前,南充全市已完成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任务26.5万亩,占总任务的98.1%。创建了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乡镇6个、国省级森林乡村18个。
“在湿地修护保护方面,全市现有湿地面积约2.65万亩,全部为滩涂湿地。”刘家明介绍,通过系列行动,南充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建有阆中构溪河、南部升钟湖、西充青龙湖、营山清水湖、蓬安相如湖等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