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长大以后,父亲在我们的记忆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人觉得父亲严厉,有人认为父亲沉默……但父爱如山的情感却是共有的。8月29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向迅,在南京与读者分享了他作品中描摹的父亲形象,以及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作家的故事。
向迅是土家族,著有短篇小说集《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散文集《与父亲书》《声音博物馆》《谁还能衣锦还乡》等。不久前,他的《与父亲书》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奖。骏马奖创办于1981年,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向迅也实现了江苏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本次分享活动,由南京市民宗局、秦淮区委统战部、南京市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处、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指导,秦淮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秦淮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主办,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办事处、朝天宫街道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朝天宫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党委承办,是“石榴花开金陵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发挥民族文学作品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作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向迅介绍,自己的家族成员中,有土家族、壮族、汉族,“本身就是很好的民族‘一家亲’的典范。”向迅说,“其中有很多故事可以写。”回到《与父亲书》,向迅说这是他“不得不写的一本书”。2016年,向迅父亲去世,他无法“忍受父亲与那些散落乡间的祖辈一样,就这样从我们的生活中,从我们的记忆里,从这个世界上悄无声息地消失。”他坦言自己渴望写出不一样的父亲,“但是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把一位不加美化和修饰的父亲如实地写进文章里”。
参加分享会的读者管文婷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父亲的形象,“看完《与父亲书》后,可能很多读者都会跟我一样,在其中找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中国传统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往往是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但在《与父亲书》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中,恰恰实现了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劲松说,“这可能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