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卢舍那|语闻·在路上

新黄河 2024-08-30 16:28:35

从洛阳回来,我沉浸了一周才开始动笔,只因洛阳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太过厚重,两天一晚的行程见到了一些古迹,聆听了一些讲解,却是蜻蜓点水般与它匆匆相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我知道我远没有读懂它的兴衰起落,浮沉跌宕,了了可见十三朝,让我感到有些仓皇与惭愧。但是在这趟行程中,我在龙门石窟的奉先寺中见到了规模最大的露天大佛卢舍那,从此便有一种撞击感萦绕于胸,卢舍那成就了此次洛阳之行最美的回忆。

很意外,走进龙门景区最先受到震撼的不是岩壁上的石窟,而是宽阔丰盈的伊河和伊河之上的龙门大桥,大桥连接着东山和西山,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依山就势,雕刻在伊河一岸的崖壁中。我们随着讲解走走停停,欣赏着石窟中的造像也聆听着一段段历史,终于,导游说下一个要走进的石窟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了。当目光与卢舍那交汇的一瞬间,我才猛然意识到之前所有的石窟造像都是铺垫,他们在卢舍那的面前忽然黯然失色,仿佛一切的等待都只为她而来。宏伟、壮观、俊美、瑰丽,我努力在脑海中搜罗词汇来形容我遇见她时的震撼,是怎样一种勾魂摄魄的美与惊奇啊!刹那间仿佛眼前的世界被从天而泄的万丈光芒,轰然打开。

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面带若有似无的微笑,据传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雕刻而成。卢舍那大佛造像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她的周边又分列伫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和二力士几尊同样俊伟的造像,形成了群雕。这些造像也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们或目秀眉清或端庄祥和或威猛勇武,护佑围拢着卢舍那,以她为中心,与她的慈善沉静、神秘威严浑然一体,毫不喧宾夺主,却有着动人心弦的丰盈。

当天参观的人很多,大佛脚下熙熙攘攘。卢舍那一双秀目,似是微微凝视着下方的人群,又似是平视着远方的伊河,令人敬而不惧。历史在岁月的更替中前行,卢舍那经历了千载的风霜剥蚀,当初的油彩已然剥落,两侧手臂断裂,手掌早没了踪迹,环绕在她周边的造像群更是破碎与斑驳。但这丝毫不影响卢舍那庄重与文雅的美感,反倒是柔美的线条下增添了岁月厚重的积淀。

我站在她的脚下,同她合影,也顺着她的目光在高台之上俯瞰伊河,刹那间仿佛看到了电影快进般的光影。千百年来,有无尽的朝云暮雨,人喊马嘶在卢舍那的眼前飞逝而过,山脚下丛林山峦快速地青黄相接,伊河的水潮起落涨跌,川流不息。一切都因她而聚又因她而散甚至因她而损,一切的一切又与她毫不相干。她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颔首含笑,似看似盼,传递着一种淡然宁静、置身事外的智慧,散发出洞察一切的光芒,就如同卢舍那这个名字的译意一样——光明普照。

走下奉先寺的石阶,从桥上穿过伊河,我登上了对岸的香山寺。香山寺,龙门十寺之首,几经沉浮破败又不断被修缮保护,在这里流传着一段段名人轶事,最著名的当数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并遗命葬于如满大师塔侧。走下香山寺的途中,我因一声喧嚣回首张望,忽然在寺门口的石柱上发现了一副对联——上联:乾坤容我静,下联:名利任人忙,又是一瞬间的怦然心动。

如果说对岸的卢舍那大佛给人以心灵空境的升华,是一种大我超凡脱俗的浩荡震撼,那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小我的宁静从容。对联属于近代,最初的出处也不在香山寺,到底是谁发掘了它,又是谁把它镌刻在这里了呢?伊水滔滔,两岸的大我与小我遥相呼应,又似是时间与空间的起承转合。喜爱这副对联的人,他是不是也同我一样在感受到了卢舍那所带来的神性与人性完美结合的冲击后,决定将小我的悸动留存在此处,于大千世界里,于瞬息万变中,守住内心的清幽,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者:李天骄编辑:徐征摄影:徐征校对:刘恬

0 阅读:4

新黄河

简介: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