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在足浴店消费超30万元,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社会和家庭要双向奔赴

极目新闻 2024-09-01 19:55:25

近日,江苏无锡袁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其年过六旬的母亲在一足浴店被诱导消费,两年花掉30万元积蓄,还给足浴店打了12.8万元的欠条。袁先生称,他向多个部门举报反映此事,但两个月过去却无甚进展,只好选择网络维权。

8月29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此前已经介入处理过此事件,且已经处理完毕。8月30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袁先生处了解到,29日晚,当地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街办等相关部门约见了他,退还了尚未消费的项目款项49000元,他表示,“上级公安部门说是会介入调查。”

据袁先生所述,他的母亲在2022年底首次接触这家足浴店,一开始是免费体验足浴泡脚,之后被推销办了会员卡,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母亲购买了多个产品,陆陆续续交了约32万元的费用。直到2024年6月11日,母亲再次准备购买一个12.8万元的项目时,发现自己没钱了,给店方打了欠条后,向袁先生借钱,他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袁先生上网反映的这一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涉事店铺究竟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尚无定论。然而,一年多时间,一位普通老人在足浴店消费30多万元,的确超出了大众的消费认知。近年来少数商家针对老人的消费套路却屡见不鲜。利用老人既渴望健康,又爱占便宜的心理特点,先用免费项目吸引他们到店,然后再大打情感牌,渲染健康焦虑,想尽办法诱导老年人进行高额消费。这些手法曾被媒体曝光过多次。一来,老年人的确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防范意识薄弱、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二来,不良商家专门研究“忽悠之术”,特别会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逃脱责任,将坑人的陷阱粉饰成“正常消费”,毫无底线地从老人身上“捞钱”。

袁先生称,其母亲此前在足浴店消费高达32万元,除了个别次数使用微信转账,其他都是付的现金,其间商家没有提供任何收费票据和合同,而且店家频繁的更换营业执照和法人,让消费者很难采集和留存有效的证据,导致后期维权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阻碍。

面对套路重重的商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日常检查,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诈骗等行为的商家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还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法商家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形成有效震慑。

比如,据袁先生曝光的内容,其母亲称店员在她肚子里抽出臭水,说她的肚子里烂掉了,需要买12.8万元的项目才能救命,之后,袁先生让家人录下了两名店员索要项目款的过程,这些证据是否能证明商家构成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是否能作为商家涉嫌诈骗的依据,还需要执法部门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更有力有效地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老年人“消费陷阱”层出不穷,也说明我们在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上依然存在漏洞,缺乏力度,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老年人消费权益的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以严格监管督促商家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必须提供明确的收费票据和合同。同时,日常也要通过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增强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将预防关口前移,筑起牢固防线。

袁先生的讲述中,还有一个细节引人深思。他称,母亲是各类养生馆的常客,2022年12月底,他得知母亲在足浴店花费8800元做足浴,一共24次,还跟其开玩笑,称她日子比自己过得都潇洒,并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一脚踏进了吞金“无底洞”。

这也提醒我们,子女的关爱和陪伴,是让老年人远离消费陷阱的重要一环。子女应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和消费状况,及时发现并阻止不合理消费。加强与老人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老年人被诱导消费的风险,维护好家庭财产的安全。

3 阅读:1628
评论列表
  • 2024-09-02 08:43

    这是诈骗,不属于诱导消费,公安现在都把这种情况当民事处理,所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 2024-09-02 13:52

    袁先生不是在路边的地摊举报的吧?

  • 2024-09-02 08:42

    发生这种事一定要到正规的派出所去报警

    用户10xxx29 回复:
    那袁先生是在路边的地摊举报的?
  • 2024-09-02 08:53

    喜欢别人捧自己的臭脚,有什么办法!

极目新闻

简介: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