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科人夏日育种记:十年磨一剑的“桃”战与“梨”程,解锁大豆高产新“豆”志!

新华报业网 2024-09-01 21:06:46

暑热渐散,凉爽的九月将近,但这个高温夏天,有一群人却为了“那一口甜蜜”投入滚滚热浪中,他们就是江苏农科人。桃子、梨、大豆……他们用汗水在炎夏育种,为我们培育香甜可口的蔬菜和水果;他们让农户种得舒心、消费者吃得开心、更促进江苏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品桃并非美差

6—8月是桃的成熟季,从5月中下旬开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桃种质资源圃里的桃子就陆续成熟了。对于桃子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鉴定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最好时间。

怎么判断挂在树上的桃子熟没熟?先观察底色有没转色,然后再品尝口感。“一天采多少个品种的桃子,就要吃多少个桃子。比如今天采了30份桃种质资源,那么至少得吃30到60个桃子。并不是所有桃品种都是好吃的,有些品种很酸,有的很涩,有的甚至没有正常的桃香,而是有淡淡的狐臭味。”桃创新团队副研究员蔡志翔说。

育种工作不只在夏天,而是一年四季都忙个不停。春天,科研人员要对桃种质资源的花期、叶芽萌动期进行调查,并选定有特色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以期获得更好的特异种质;5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的采桃期结束后,就迎来了秋冬季在实验室的测定工作。

如此往复,年复一年。一个桃子新品种的培育和诞生,至少要十年的时间。“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没有种质资源,育种就没有亲本,果农就没有适应新环境、新市场、新产业化栽培模式的新品种,消费者就没有类型丰富、品种多样的桃子吃。这是种质资源存在和种质资源人做各种鉴定、各种数据的意义所在。”桃创新团队副研究员蔡志翔表示。

吃梨也掉秤

7月梨子进入成熟期后,“吃梨”就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梨创新团队的主要工作。“一梨润三秋”,但一个半月连续吃,那滋味就很酸爽了。对梨团队成员来说,每年有几十个梨杂交组合,一个组合80个单株,每天有几百棵梨树要观察,每一棵结出的果子都要品尝。梨是寒性水果,可以润燥生津,但多吃会伤脾胃,还掉秤。

皮肉之苦尚可以忍,但品尝过后还有一个“残忍”的环节,就是决定这棵梨树的去留以筛选出优质品种。一粒种子经过播种、结果、嫁接、筛选,再加上品种登记、推广,一步步走来,至少要花费20年的时间,才能有一个消费者认可、果农也愿意种的新品种。20多年来,团队先后育成“苏翠”系列梨新品种5个,其中“苏翠1号”已成功转让,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梨创新团队副研究员杨青松感言:“人一辈子能育出一个消费者和种植者都认可的品种,对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

种豆得好豆

为了提高大豆单产,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栽培团队在高温天里忙碌着。团队提出了挖掘好品种、配套好技术的理念。然而想要种出“好豆”并非易事。在院本部大豆试验田里,种植的是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品种“苏豆26”,5亩试验田里设置了多组试验,每组试验又有多个不同的处理,而每个处理又有多次重复。通过监测大豆的株形结构、光合性能、氮素吸收利用和花芽分化脱落等情况,结合大豆最终籽粒产量,才能最终提出最优的种植参数。只有在田间,时刻观察大豆生长状况,才能找到影响大豆高产的问题所在。

“让试验田的研究结果走向生产、指导生产,是种豆人的使命担当。”经济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栽培团队负责人刘瑞显研究员和团队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生产,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等的推广和普及来提升大豆的单产水平,从而提高种植效益,真正解决大豆单产低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能否找到技术措施来提高结实率,下一年让它少脱落,哪怕一株上多结5到8个果荚,产量就能提升10%以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张宣

通讯员赵雪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0 阅读:7

新华报业网

简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