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小听妈妈诉苦的女儿,长大以后怎么样了?

铁览随心生活 2024-12-22 11:20:31

我们老一辈很流行“苦难教育”。

他们也的的确确吃过了很多生活上的苦,啃树皮、逃荒、吃观音土……你可能听老一辈讲过,也可能在书本里和影视资料里看到过,但是唯有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样一段岁月。

因为自己小时候缺吃缺喝,有了孩子以后,想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留给他。所以也会不自觉地念叨:“这些好吃的都给你吃了,妈妈可舍不得吃,妈妈那时候过得那都是什么日子啊,我小时候……”

有些妈妈这样做这样说,真不是有意卖惨,而是她们从前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她。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

但是,一个爱诉苦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女儿更加感性,更有同理心,当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种种不易和凄惨之后,会影响她对很多人很多事的判断。尤其是亲密关系。

作为一个懂事的女儿,每天听到母亲童年的种种不幸,一定会特别同情母亲,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成材,好好报答母亲。

但同时,承受了母亲几十年的负面情绪,她会不自觉地有“救世主”情结。她会把母亲的不幸跟自己产生链接,觉得我只要牺牲自己,只要遇事都是我退一步,别人就不会委屈。

久而久之,她会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尤其是亲密关系里,很容易遇见渣男却不自知,还拼命地反省自己,觉得一定是自己不够好,对方才会变成这样。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与从前的经历有关。人是很“记仇”的动物。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张三的父亲自打自己记事起就天天酗酒,而且喝醉了还家暴自己的母亲和自己。我们听完会觉得那以后张三如果找对象,一定不能找这样的人啊!

然而事实正相反,张三大概率会找一个酗酒的家暴男,或者,长大后的张三,自己就成了那个酗酒和有暴力倾向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是“记仇”的动物,这种触发你内心的那些仇恨和怨怼,当你再次遇见的时候,你内心的反应首先是:熟悉。

你会觉得这种感觉很熟悉,甚至还会把这种熟悉当成是爱。

就像《百年孤独》中的那句话:“爱情是瘟疫。”

你真的爱过吗?

拥抱不是爱,24小时聊天不是爱,性不是爱。

爱是你看到某人最糟糕的一面,却还是想要跟他在一起。

爱是在你嚎啕大哭时,那个人可以握着你的手让你平静下来。

爱是一种能力。幸运的人从小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很多人没有这么幸运,那就要后天去学习这种能力。

你有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课题。

0 阅读:24

铁览随心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