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国民党失势,新中国如何逆袭?

第五子淳说历史 2024-12-11 16:19:15

在深夜的寂静中,周恩来悄然启程前往苏联,斯大林的罕见妥协背后隐藏着何种深意?揭开新中国早期外交的神秘面纱!

1950年1月10日的凌晨,周恩来总理乘坐一辆苹果红的小轿车从中南海出发,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

周恩来此行,是要前往莫斯科协助头一年 12月首次访问苏联的毛泽东,同苏联党政领导人就两国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谈判,主要是商谈取消国民党与苏联在 1945年8月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而以新的友好条约来代持同时努力争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我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援助事宣。在新中国领导人看来,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经济,是人民共和国迅速改变落后面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

周恩来的代表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政府代表团,包括了政治、经济、工交、邮电等各方面的负责人和技术专家。专列抵达沈阳和哈尔滨时,更多的成员加入,共同前往莫斯科。

1月20日,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专程赶到距离莫斯科二百公里的雅罗斯拉夫尔迎接周恩来一行。身负重大使命的周恩来不负毛泽东的重托,到莫斯科后,立即投人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之中。他驱车赶往距离较远的毛泽东住所与其商讨如何开展中苏会谈的问题。此时,毛泽东住在“斯大林”别墅。1月22日晚九时,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前往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同斯大林会谈,磋商着手起草新的友好条约和借款等协定的各项原则与方法。

在中苏高层会谈中,毛泽东与斯大林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确定了合作条约和协定的基本原则,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恩来在会谈中明确提出长春铁路归还中国的问题,强调共同经营的同时,提出了中方控股的方案。斯大林对此表示理解,并首次明确表示将放弃《雅尔塔协定》赋予苏联在中国的特权,显示出对新中国主权的尊重。此外,中国方面在会谈中提出了借款请求,以支持国内经济建设和军事发展,斯大林对此予以应允,体现了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此次会谈,中苏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开启了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2月8日,周恩来致电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政治局,通报中苏谈判进展的简要情况。从这天到2月12日,他又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的文字校正、签字时间和国内就此事的宣传报道等事宜起草数电发回国内。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公约》取代了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当局与苏联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象征着国民党当局先前失去的若干关键利益已得以恢复,新的公约与协议从根基上修正了中苏两国的不对等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为国家的独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