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草木,不止“野火烧不尽”,更有“何求美人折”,还有?

快乐鉴骚词 2024-06-27 14:37:25

中华民族是一个“尚花”的民族,但并不代表人们不喜欢“草木”。有关“草木”的诗词,除了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外,还有很多关于“草木”的传统文化。比如,诗仙李白就在《小桃源》中写道,“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所谓“灵草木”,就是指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鲜花”除了能观赏以外,其他的功能就相对较弱。但“草木”就不一样,除了“野火烧不尽”的“草木”,还有“灵芝仙草”。宋代词人黄庭坚在《水调歌头·游览》中就写道,“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历朝历代的诗人们,还有很多鲜活的“草木”形象,可以说,完全不比“鲜花”差。

1.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

大诗人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固然是歌颂了“草木”顽强的生命力,但也不止是只有这首诗写得好。北宋诗人曾巩的这首《城南二首·其一》,就写得一点也不比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差: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暮春,春雨迅猛,池塘水满与堤齐平,远处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热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只能看见萋萋的春草,碧绿一片。

这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比之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显然是别出心裁。写“草木”的好,那我一定是要和别的事物比较,而且一定要和人们最喜欢的“花儿”硬杠。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唯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

一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告诉我们,我们不要做桃李,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要做草木,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

2.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

“花儿”虽然是春天的象征,但最新感受到春意的,却是“草木”。梅花虽然号称“迎春花”,但它实际上是开在冬天,并不需要感觉到春意,才会盛开。而草木,却一定是感受到了春意,才会萌发。宋代诗人张栻在《立春日禊亭偶成》中,就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了,草木是最先知晓的。

“草木”是最为敏感的,只要春天到来,就立即萌发。不像“花儿”,要么要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要么要经过人们的精心培育,才能姗姗来迟。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只觉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一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老百姓是最为敏感的。同样的老百姓,在晚清民国,是“东亚病夫”;而到了新中国,就是打败十六国联合国军的伟大力量,这只经过了短短一年不到。新中国的建立,犹如春到人间,像草木一样欣欣向荣的老百姓瞬间就知道了,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比起要么卖国求荣的买办资本家,要么发战乱财的民族资本家,那是强了百倍。

3. 尽将草木欣欣意,同与新春入寿杯,司马光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的诗,大多数是马屁诗,以拍皇帝和统治阶级马屁为主。比如,那句著名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首《春贴子词 皇太后阁六首 其五》也不例外,是一首马屁诗。但这首马屁诗,却意外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勃勃生机,属于“无心插柳”之作:

玉漏声残金殿开,乘舆清跸问安来。

尽将草木欣欣意,同与新春入寿杯。

尽将草木欣欣意,同与新春入寿杯

“玉漏声残金殿开,乘舆清跸问安来”,皇太后阁里的玉漏声渐渐残了,天要亮了;黄金宝殿的大门也打开了;皇帝乘坐舆辇,一路上清潔道路,使人民避開,来皇太后阁给太后请安来了。

“尽将草木欣欣意,同与新春入寿杯”,皇帝带来了初春草木欣欣向荣的春意,连同新春祝寿的情意,一同敬在了酒杯里。

所谓“草木欣欣意”,当然是指普天之下,老百姓们生机勃勃、万业兴隆的现象。这当然是拍马皇帝把国家治理得好。但一句“草木欣欣意”,写尽了劳动人民生机勃勃的本指。宋朝是一个积弱的朝代,皇帝也并无多大治国才能,但人们还是能够产生勃勃生机,只能说明劳动人民自身的强大。

4.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王安石

相比于司马光,政治家、大文豪王安石就没那么马屁诗,作品就显得正常多了。这首《独山梅花》,一是歌颂了仁人志士,二是歌颂了普罗大众,而对皇族和统治阶级,则充满了同情色彩: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独山梅花为什么会这样?独山地处偏僻,没什么人来游览,因此山上的梅花也无人欣赏,这些梅花在荆棘中半开半谢。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这些梅花,凋谢的,就像迟暮的美人,零落在草木之间;而那些还开放着的,就像仁人志士那样憔悴,依然固守在蒿蓬之中。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虽然是寒冷的天气,但依然亭亭玉立,孤独的散发着艳光;而它们的香气,随着野外的春风,香远亦清。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其实皇家上林苑正缺少好花好木,但独山上的梅花却无法进入上林苑,只能老死在这荒山野岭之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仁人志士得不到“用武之地”,最后只能依赖普罗大众;“志士憔悴守蒿蓬”,仁人志士身心俱疲,但依然能依赖广大老百姓。所以,普罗大众才是仁人志士最终的依赖。

5. 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苏轼

大文豪苏轼是非常有草根气息的诗人,他可以随时敲开一个想野人家的房门,“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在他的诗词中,不但有“花好月圆”,更有不少关于“草木”的佳句。比如,他写农村司空见惯的艾草,“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真的是太好了。这首《山光寺送客回次芝上人韵》,也高度赞美了“草木”之美:

闹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

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闹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暂借好时光,在繁华的闹市里清雅地游赏。醉梦中来到仙境,却得到了上天的助力。

“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梦醒之后便信手拈来,佳句不断,顿觉春风十里、草木飘香。

一句,“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是十里南方和十里草木,才让诗人迸发了创作的灵感,和鲜花没什么关系。因此,乡野人间、普罗大众才是创作的源泉,苏东坡是感受颇深,而现代的那些所谓作家,脱离劳动人民已经很久了。

不但苏轼喜欢“草木”,他身边的朋友也喜欢“草木”。比如,昙秀大师就写道,“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牡丹才被人们称为“国色天香”,昙秀大师却称“草木”之香为“天香”,可见其对“草木”之喜爱。

6. 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舒亶

这首北宋诗人舒亶的《题明月堂》,讲述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学问越高,他就越重视普罗大众,认为普罗大众才是人世间生命力最旺盛的存在,这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是一致的:

郢匠犹来巧运斤,清光那复隔纤尘。

九秋万里云头路,半夜千峰顶上人。

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

应怜赤水寻珠客,白日茫茫尚问津。

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

“郢匠犹来巧运斤,清光那复隔纤尘”,这句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郢匠”,古代楚國郢都的巧匠,相傳他能將人鼻端如蠅翼般的白粉用斧頭削去,而絲毫不損傷鼻子。而真正的青光呢?那是没有一丝尘埃的。学问就要做到最好!

怎么才能做到最好?“九秋万里云头路,半夜千峰顶上人”,要经历九个春秋,行万里犹如云中的小路,到了半夜,才能达到千峰之顶。

“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等你在千峰顶上而坐,俯瞰天地都在你心中的时候,你突然就大吃一惊,原来普普通通的草木也是精神抖擞的。

一句,“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真的不能小视之。

7. 炉烟方袅,草木自欣,米芾

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是很喜欢大自然的,而大自然中,他喜欢草木更甚于鲜花。这首《题禅堂壁间》,写出了他心中的四种最爱的现象:

水石相搏,风竹相吞。

炉烟方袅,草木自欣。

草木自欣

第一种是“水石相搏”,海浪搏击岩石,这种大自然奇观,从视觉效果是来看,是“壮观天地间”,从听觉效果上来说,也是“虎啸龙吟”,气势大的不得了。

第二种是“风竹相吞”,微风吹动竹林,从感观上来说,犹如少女翩翩起舞,从听觉上来说,像是优美的丝竹之声,也是妙不可言。

第三种是“炉烟方袅”,炉烟飘飘渺渺,充满了禅意。

第四种是“草木自欣”,草木不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自然而然就欣欣向荣。是诗人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感悟。所谓“草木自欣”,不就是劳动人民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嘛!

米芾不止一次提到“草木”的这种精神,他在《西园雅集图记》又写道,“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前三种还是没变,对“草木”的描述变成了“草木自馨”,意思是草木不需要人打理,就自然而然能够散发出香气。

草木自馨

一句,“草木自馨”,也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高度赞扬!

8. 记取庐山公旧隐,几多草木待青春,孔平仲

这首宋代诗人孔平仲的《送提举太平观熊舍人·其一》,思想也是极为端正,它认为英雄出身草莽,治国之才来自老百姓,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未归西掖掌丝纶,且面南谯作守臣。

三已何尝观愠色,一鸣从此却惊人。

朱轓暂去求民瘼,黄闼行当秉国钧。

记取庐山公旧隐,几多草木待青春。

记取庐山公旧隐,几多草木待青春

“未归西掖掌丝纶,且面南谯作守臣”,想当年,您还没有回归朝廷,没有掌握核心权力,暂且在南谯县做一个太守这样的小小的守臣。

“三已何尝观愠色,一鸣从此却惊人”,您经历了三次贬谪,却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任何不悦的神情;终于,您从此要一鸣惊人了,进入了权力核心。

“朱轓暂去求民瘼,黄闼行当秉国钧”,当您离开权力核心的时候,您兢兢业业的探寻人民疾苦;当您进入权力核心的时候,开始执掌国之重器。

“记取庐山公旧隐,几多草木待青春”,希望您能记得当年在庐山一起归隐的朋友们,虽然他们如同草木,出身贫贱,但他们天赋才能,在等待着您给他们带来春天。

一句,“记取庐山公旧隐,几多草木待青春”,英雄就如同“草木”一样,在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春天,等待着用武之地。

9.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苏轼

很有意思的是,大文豪苏轼的哲理,通常来自大自然。在苏轼眼中,大自然中的“草木”和“鲜花”一样可爱,并且充满了哲理。这首《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又跟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清风”和“草木”的哲理: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与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清风应该归属于哪类的事物?它非常可爱,但又简直无法形容它的潇洒飘逸。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如果非要形容,那就如同与儒雅君子般让人舒适惬意,连草木也弯腰俯首发出欢乐的声音。

我们可以顺着东坡的思路想,“清风”,我们理解称一些“惠民”政策,而“草木”则是一贯的象征意义,象征了普罗大众。只要“清风”所到之处,“草木皆有嘉声”。只要“惠民”政策实施下去,那老百姓肯定一片赞美之声。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与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惠民”政策是冷冰冰的政策,没有感情可言,同样,美酒也没有感情可言,但这两者,都能让人们乐在其中。

10.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对“草木”理解之深,赞扬之高,莫过于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张九龄应该说是出身草莽,虽然他家是官宦之家,但都做官不大,不属于名门望族。因此,他对普罗大众的感觉,可以说是真诚的。这首《感遇十二首·其四》,是他对普罗大众最高的赞扬: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到了春天,兰草欣欣向荣,枝叶茂盛;而到了秋天,桂花盛开,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世间草木的生机勃勃,是因为它们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它们谁也不会管山林隐逸的高人,是因为闻到它们芬芳的气息而满怀喜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散发香气,是源于它们的天性,它们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一句,“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根植普罗大众中间的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是它们对自身的要求,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以求富贵利达。

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当然是指根植普罗大众中间的贤人君子。“美人”,指当权者。根植普罗大众中间的贤人君子有洁身自好的本质,并不希望当权者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

0 阅读:0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