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大字作品里,为什么小字看起来并不小?古人用的方法实属罕见

之瑶看过去 2023-10-12 12:12:11
古人的大字作品里,小字也不觉得小? 比如一块匾。中间有一个小字,但是我们视觉上并不会觉得这个小字小。 反而觉得大小与旁边的大字差不多。 如果你真把小字写得和旁边的大字一样大,反而会觉得小字太大了。 什么原理? 古人用的是透视原理,方法实属罕见。 透视原理就是,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是小的,近处的物体是大的。 比如挂着的竖匾。我们仰头向上看,最上面的字会变小,中间变大,往下又会变小。 古人安排这样的大字时,就会把最上面的字写得饱满稍大一些。中间的字写得小一点,下面的字又适当大一些。 这样写,你视觉上就会感到匾上的字大小差不多,比较匀称。 如果你从上到下写得一般大,视觉上就会感到上面小,中间大,下面小。反而不匀称。 但是,如果匾是横着写的,就不能用这种方法调了。 可以调节笔画的粗细。比如字形比较大,点画比较多,可以用细笔画减轻在视觉上的分量感。 字形比较小,点画比较少,可以用粗笔画加大在视觉上的分量感。 通过这样的调整,大字作品中的小字,看起来也不觉得小。 古人在视觉上的研究是非常务实的。 他不以物理为准,只要视觉上是正的,就是正的。 比如王羲之的结构以欹侧为正。物理上实际上是斜的,但是视觉上是正的,那就是正的。 顺便说一个误区。 王羲之说过一句话,凡书须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 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 很多人以为是,把大字写小,把小字写大。 这肯定不对。 王羲之的意思是,视觉上大字有小的趋向,小字有大的趋向。 比如把大字的笔画写细,大字在视觉上就有小的趋向。把小字的笔画写粗,小字在视觉上就有大的趋向。 作品上字的大小,一定是视觉上的大小,而不是物理上实际字的大小。 比如文章开头,用透视法调节字的大小。 由于人的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是小的,近处的物体是大的。 所以写在竖匾上的字,上面小,中间大,下面小。这就是视觉上的大小,而实际上是差不多大的字。 为了字的大小匀称一点,你就要把竖匾最上面的字写得稍大,中间的字稍小,下面的字稍大。 这样调整,在视觉上,这块竖匾上的字大小是差不多大的,大字不会显得很大,小字也不会觉得很小,看起来就很舒服。 结束语: 书法上,字的大小斜正,是指视觉上的感觉。 这与写字不同。 写字你写成王羲之那种斜画结构,估计语文老师会扣你分。 很多同学一直转不过弯来,实际就是用写字思维学书法。 明明王羲之的字就是斜的,为什么非说是正的? 《兰亭序》你第一眼看过去,没有人觉得是斜的。 只是你拿尺子量每个字时,咦,这家伙怎么写斜了?我竟然没看出来。 其实王羲之有个调的过程,比如用主笔调正。写的时候斜,但看的时候又是正的,这就是高手。 学书法,要用感性思维去学。用理性思维去学,你会百思不得其解。 本文原创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5 阅读:601
评论列表

之瑶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