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装年轻,梅婷和董洁的《六姊妹》为什么不如《小巷人家》?

心赏影视啊 2025-02-14 13:35:08

最近几年,年代剧火了。从《父母爱情》的温馨日常到《人世间》的时代洪流,再到《觉醒年代》的热血青春,这些剧集都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然而,年代剧的繁荣也伴随着一些争议,比如最近的《六姊妹》就因为演员“装嫩”而被吐槽。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有些年代剧能成为经典,而有些却沦为笑柄?观众究竟想在年代剧里看到什么?

先来说说这“装嫩”的争议。演员扮年轻,其实在影视圈里很常见。二十岁的演员演老年人,需要化妆、需要演技;同样的,四十岁的演员演二十岁的少女,也需要技巧和方法。关键在于,如何才能让观众不觉得出戏?有人说,服化道很重要,精致的妆容和服装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融入角色;也有人说,演技更关键,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展现出角色的年龄感。但归根结底,还得看剧本。如果剧本本身就逻辑不通,角色设定不合理,再好的演员也难以力挽狂澜。就像《六姊妹》里,梅婷、李晨、陆毅这些实力派演员,演技都不差,但偏偏要挑战与自身年龄差距较大的角色,还硬要凹少女怀春、翩翩少年的造型,结果自然就让人觉得尴尬。反观《小巷人家》,闫妮和蒋欣的年龄也不小了,但因为角色设定更贴近她们自身的年龄和阅历,反而更自然,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再说说滤镜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磨皮滤镜成了国产剧的标配。磨皮确实可以让演员的皮肤看起来更光滑细腻,但同时也磨掉了演员的表情和质感,让画面看起来假白一片,缺乏真实感。就像《六姊妹》里,厚重的滤镜让演员的脸看起来像戴了面具,毫无生气。相比之下,《小巷人家》的昏黄滤镜,虽然也被一些观众吐槽,但至少营造出了一种年代感,也更符合剧集的整体氛围。其实,好的年代剧,并不需要过度依赖滤镜。真实的场景、自然的灯光,再加上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就足以打动人心。

除了“装嫩”和滤镜,选角也是年代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演员和角色的契合度,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剧体验。如果演员的气质和形象与角色相差太远,就会让观众难以入戏。比如《六姊妹》里,邬君梅和梅婷演母女,但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小,看起来更像姐妹,甚至在某些镜头里,梅婷的气场反而更强,这就让人觉得很别扭。好的选角,应该是演员和角色的相互成就。演员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生命,而角色也反过来提升了演员的表演水平。

当然,一部成功的年代剧,除了演员、服化道、滤镜等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剧本的质量。一个好的剧本,应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思想。它应该能够反映时代背景,展现社会风貌,引发观众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比如《人世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扎实的剧本。它以周家三兄妹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变迁,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而反观一些粗制滥造的年代剧,剧情狗血、逻辑不通、人物扁平,自然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近年来,年代剧的收视率和话题度居高不下,根据CSM媒介研究的数据,2022年,年代剧在黄金时段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5%,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电视剧。这说明观众对年代剧的需求很大,也对年代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怀旧和情怀,他们更希望看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性光辉、引发深度思考的优秀作品。

那么,未来的年代剧应该如何发展?首先,要注重剧本的创作,深入挖掘历史素材,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深刻的主题思想。其次,要重视演员的选角,选择合适的演员来演绎角色,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明星。再次,要注重服化道的细节,力求还原历史场景,营造真实的年代氛围。最后,要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用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提升剧集的艺术性。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年代剧的内核是什么?仅仅是还原过去的生活场景吗?仅仅是讲述老一辈人的故事吗?我认为,年代剧的内核应该是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的探索、对未来的展望。它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更好地认识现在,更好地展望未来。

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年代剧,可以展现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挣扎;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年代剧,可以展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年代剧,可以展现社会的风云变幻,以及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当然,年代剧的创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虚构性?如何避免过度美化或丑化历史?如何避免落入俗套,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些统计数据也显示,观众对年代剧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制作精良、内容深刻的年代剧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比如《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剧集的豆瓣评分都超过了9分。另一方面,一些粗制滥造、剧情狗血的年代剧也受到了观众的批评和抵制。这说明,观众对年代剧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理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年代剧的创作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年代剧作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与其一味地追求“流量”和“话题”,不如静下心来,打磨剧本,钻研角色,用心去讲述每一个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让年代剧焕发出更加 lasting 的光彩。与其说观众想看的是“年代”,不如说观众想看的是在那个“年代”下,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挣扎,如何成长。这才是年代剧的灵魂所在。

观众想看的,不是滤镜下的“假”年代,而是能够引发共鸣的“真”故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真正用心创作,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才能让年代剧走得更远。

0 阅读:0
心赏影视啊

心赏影视啊

及时更新最新定档影视推荐经典好看影视剧